张苏泉的后人 毒王坤沙(张奇夫)的兵败金三角的最后岁月
然而时隔不久,泰缅边境枪声又起,这次,是是掸邦高原两大地方武装佤族联合军和坤沙孟泰军之间的较量。1998年四月,佤联军成立。5月8日,坤沙孟泰军累朗部突袭佤联军418师683地区,攻占佤联军两个营的驻地,佤联军一名营长阵亡,一名投降。佤联军措手不及,只好收缩部队,同时急调417师两个营驰援683地区。
缅共时代,坤沙孟泰军是人民军的统战对象。缅甸政府军利用孟泰军牵制人民军南下;同时,人民军也反过来借助孟泰军牵制缅甸政府军,并帮助人民军在泰缅边境的"特货"贸易。双方有小摩擦,但基本相安无事。那么,坤沙为什么要进攻由人民军解体而成的佤族联合军呢?
从长远目标来讲,统一掸邦高原,进而实现掸族脱离缅甸独立建国,是坤沙集团的一个梦想。出击佤联军,其实是想趁其立足未稳,一举将其解决,把缅北佤族地区纳入孟泰军势力范围。但后来的结果证明,坤沙低估了佤联军的实力及战斗决心。
面对强大的孟泰军,佤联军高层内部产生了战与和两种主张。副总司令李自如力主应战,最终被采纳。其实,战是佤联军高层的主要倾向。缅北军阀林立,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示弱是危险的。而且,佤联军新成立,官兵普遍对部队前途缺乏信心,议和将导致军心涣散,导致坤沙部队得寸进尺,也会让政府军产生藐视心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反击坤沙既是由于他的挑衅不能容忍,也是为了凝固军心,同时给缅甸政府军造成一个深刻的印象。
1990年1月,佤邦高层召开会议,制定反击坤沙的"901飞行计划",打算用半年的时间打败坤沙,迫其订城下之盟。11月,佤联军23个营8000多人从邦康出发,徒步行军20天,抵达萨尔温江西部的东枝,与418师会合。12月25日,南征的佤联军与坤沙部队在累帕布交火,首战告捷。
随即,孟泰军和佤联军之间的全面战争开始。对垒双方孟泰军有110多个据点,佤联军有120多个据点。战场外围,缅甸政府军,泰国边防部队黑虎师严阵以待,给作战双方特别是孟泰军造成了强大压力。双方都力争速战速决。
佤联军已经承认缅甸政府的领导,而孟泰军谋求掸族的独立。长期以来,孟泰军把泰国当成贩毒通道,并扰乱泰国边境的安宁,已经严重冒犯了泰国的利益,是泰国军政当局的心中钉。黑虎师和缅甸政府军都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但是,解决孟泰军仍然是他们二者最迫切的愿望。泰缅两国政府都密切配合了佤联军的行动。
缅甸政府军为佤联军提供了长途行军运输,并赠送了大批军火。泰国方面允许佤联军进入泰国修理军械,采购粮食军火及医药。泰缅边境的索兰是孟泰军重要的毒品加工据点,也孟泰军毒品流入泰国的重要通道,同时孟泰军大批军用物资也屯积于此。黑虎师默许佤联军化装成泰国边防部队,潜入索兰,突袭孟泰军,激战十余天,夺取了索兰,给坤沙集团造成了严重创伤。
速战速决已不可能。缅北掸邦高原,两支孤独的军队,两个孤独的民族,进入到了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僵持阶段。对交战中的两支军队来说,这都是生死攸关的一战。哪方败了,都将万劫不复。为了确保胜利,佤联军临阵换将,由军中最具份量的李自如出任前线总指挥,而原前线总指挥赵文光改任为前线部队参谋长;同时,佤联军继续增兵前线,在与坤沙部队进行最后决战时,佤联军前线部队的人数已达一万二千之众,对六千坤沙守军形成了二比一的绝对优势。
孟泰军形势日趋险恶。据说,为解救被围困在累朗的部下,坤沙曾抱病亲临前线。当他目睹自己手下的的一个营全军覆没,禁不住老泪纵横。而精明强悍,曾叱咤缅北数十年的的孟泰军总参谋长张苏泉,面对眼前局面也一筹莫展,回天无力。他后来在笔记中写道:世界陡然变得严酷。我在炎热的掸邦山地感到了肃杀的秋声秋容。一股寒意袭上我的心头——不是比喻。
终结金三角的坤沙时代,冷战时代,孟泰军被缅﹑泰﹑美等国利用以牵制北方共产党势力。随着冷战结束,风向骤转。孟泰军反过来成了缅泰美等国力图铲除的对象。在与佤联军交火后不久,缅甸政府军,美泰联军相继对孟泰军展开了攻势。拥兵四万之众,本来对佤联军不乏轻视的坤沙,意识到了与佤联军交手的失策。
1991年5月,他写信给佤邦联合党总书记赵尼来,要求双方停战,联手对付缅甸政府。但佤邦方面已看出坤沙面临的困境和对自己有利的形势,遂拒绝了坤沙的提议。1996年坤沙投降后,佤联军被西方指责为取代孟泰军的国际最大贩毒武装,八名佤联军将领被联合国禁毒署点名,名列榜首的是鲍有祥,罪名是:东南亚头号毒枭(据说这顶帽子后来转戴到了171军区司令魏学刚的头上)——直至此时,佤邦高层才有人意识到当初决战泰缅边境其实也是失策。
1993年12月,坤沙宣布建立"掸邦共和国",他本人成为"总统"。此举进一步激怒了缅甸政府。缅甸政府军加大了对坤沙集团的军事打击和分化瓦解。坤沙集团中,有一些出身于于掸族豪门家庭,在发育程度还比较滞后的掸族社会,他们拥有极大的权威,对社会各界极具号召力,连坤沙也奈何他们不得。
在前线战争已进入白热化的1995年,不满坤沙的掸族权贵煽动少壮派将领率近万名孟泰军出走。同时坤沙为拓展战略空间而进行的"北伐"也无果而终。
在缅北各部首领中,前缅共将领﹑果敢特区主席彭家声与坤沙私交甚笃(这点很让许多人大跌眼镜),而而掸东林明贤是彭的女婿。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佤邦处于彭家声﹑林明贤﹑坤沙各部的包围中。
这给佤邦造成了一种不安全感。1992年,佤联军417师涉过清水河,开进果敢,插手果敢内讧,助杨倒彭,又在杨茂良身边安插了亲佤邦的重要将领,解除了佤邦的后顾之忧。417师后来作为预备队参加了在泰缅边境的最后决战。
1995年底,坤少向掸东林明贤请求接受避难,遭拒绝——佤联军和缅甸政府军都是得罪不起的,而且,坤沙在掸族人中威望极高,是召坤沙,进入以掸族为主体的勐拉地区,难免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影响,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拒绝收留坤沙的深层次原因。
1996年初,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举世震惊。金三角持续二十年之久的"坤沙时代"结束。投降后,坤沙最后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他平静地坐在藤椅上,默默地吸完了烟卷,说道:"我退出了。我要退休了。现在,我请你们让我单独待一会儿!"
受降仪式上,血战孟泰军,阵亡一千多官兵的佤联军没有受到邀请。一本叫做《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的书,虚构了这样一个细节:坤沙投降后见到鲍有祥,连声说"后生可畏啊!"金三角历史上其实没有过这样的场面,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感叹。
佤邦方面对坤沙和孟泰军的仇恨是历久难消的。一直到坤沙投降政府军十多年后,甚至在坤沙已死后,鲍有祥和他的手下还在指斥坤沙及孟泰军的邪恶。其实,深层原因是坤沙长期企图分裂和占据缅北佤族地区,兼之对佤族人不乏敌意和偏见,引发了鲍氏等人的强烈怒火。
枭雄坤沙和他的总参谋长
坤沙是是掸族名字,他的汉名是张奇夫。坤沙投降缅甸政府后,被缅甸官方尊称为"吴坤沙"。"吴"在缅语中是"叔叔"的意思,"吴坤沙"就是"叔坤沙",这个"叔",可以理解为《诗经》中"叔于田"那个"叔"。
坤沙的张氏先祖为大理汉人,入赘于缅甸缅甸掸族头人家庭,坤沙是其第八代孙。置身于缅北掸佤各族之间,又居于掸族头人之位,张氏历代子孙却并没有被完全同化。坤沙崇尚汉文化,曾多次告诉别人自己的先祖为大理汉人。在缅甸掸佤各族山官头人中,具有汉人血统确实是一件稀罕事,也许坤沙还是孤例。
坤沙作为掸族头人的后代,与当地野佧部落波蒙头人是世仇。五岁时,坤沙父母双亡,为避免仇家作斩草除根的加害,幼年的坤沙被托孤于远方的亲戚。十多年后,坤沙才重返家园。幼年的经历很可能影响了坤沙对缅北佤族的态度。
坤沙最得力的助手、孟泰军总参谋长张苏泉,辽宁庄河人。当年,他作为金三角国军中层骨干,参加了对缅甸政府军的决战。国军撤台时,他选择留在了金三角,加入了坤沙的队伍,并受到了重用——一个外籍军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规格的重用。
而他也为坤沙竭尽了他的忠诚,一个军人对他的长官所能尽到的最大限度的忠诚。他在缅泰边境作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决策;并为坤沙训练了成千上万的精兵。据说在他的主持下,孟泰军共训练了十二个梯次计四万多人。当然,其中有一部份是民兵。他经常微服出访,行踪遍及缅北,以致于对缅北地形了若指掌。
张苏泉设计的孟泰军阵地,数十里间,山头据点密布,壕沟纵横,阵前密布蚂蝗钉。在这样的阵地上,孟泰军以M16、M18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炮等武器反击佤联军和政府军的优势火力,使对手每战皆有伤亡。
张苏泉治军严明,强调军官的率先垂范。与佤联军的作战中,孟泰军军官的伤亡比例之高,足见战事之激烈,也可见孟泰军军官的悍勇顽强。比如,1995年6月20日至7月9日,与佤联军独立团魏赛堂部对阵的孟泰军有55名官兵阵亡,其中副大队长2名,中队长2名,分队长17名;伤78名,其中副大队长1名,中队长3名,分队长2名(据佤邦官方材料)。
据说张苏泉曾有机会取代坤沙成为孟泰军第一号人物,但他始终忠于坤沙,没有越雷池半步,即使在1969——1976年坤沙坐牢期间也是如此。也许这是出于宾不压主的的明智考虑。
后来缅共中部军区司令员李自如甘居下位,拥戴昔日自己的手下鲍有祥为最高首领,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张苏泉、李自如等人固然才干非凡,但毕竟只是来自中国的汉人,做第一把手缺乏地利人和的优势,很可能以自讨没趣收场。
对于与佤联军的战争,张苏泉曾对一位泰国华人说:佤联军夸大了对孟泰军的胜利。孟泰军四处受敌,多面作战。除了佤联军,他们还要迎战缅甸泰国政府军的夹击,甚至是美国驻泰空军的轰炸。佤联军只是他们的对手之一。如果不是被迫分兵作战和后来部队的分裂,直至1995年,孟泰军仍然有足够实力战胜佤联军。
1996年年初,张苏泉和坤沙一起投降了缅甸政府军;后来,他又自愿留在坤沙身边,无怨无怨地陪他度过软禁岁月。英国一家媒体曾跟踪采访了张苏泉二十年,尊称他为"张将军"。有事没事在手中把弄一根鞭子是他的一个怪癖。
他的故乡在中国的东北,命运使他流落到了远在中国大西南边陲之外的缅甸。据说他晚年思乡成疾,变得如孩子般情难自抑。在陪同坤沙软禁的岁月,他回忆自己数十年丛林生涯,写了一部自传。但任凭手搞发黄,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版这样一部另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