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文斌 专访: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国家农业部于2000年启动,利用户用沼气等技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工程.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已建成"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945个,重点推广以"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生态模式.为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省农牧厅连续两年召开了现场会,沼气建设在我省遍地开花,深受农民欢迎,目前已完成户用沼气池17.95万户,累计完成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国家农业部于2000年启动,利用户用沼气等技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工程。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已建成“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945个,重点推广以“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生态模式。

为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省农牧厅连续两年召开了现场会,沼气建设在我省遍地开花,深受农民欢迎,目前已完成户用沼气池17.

95万户,累计完成投资4亿多元。从项目建设到后续管理我省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         记者:我省农村生活用能目前处于什么状况,实施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在哪里?     武文斌:甘肃自然条件严酷,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能源严重短缺。

“十五”期间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结合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退牧还草和扶贫开发,实施了一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全省农村能源短缺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目前我省农村生活用能仍处于低水平、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和实际生活需要进行测算,农村每户每天必须保证有效能源6000千卡左右,按此计算,全省平均每人每年需455公斤标煤,而实际人均生活耗能401公斤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8公斤标煤。

每年能源短缺在3个月以上的农户达158.82万户、714.39万人,约占全省农户的30%。全省33个林区、林缘县共有农户约43万户,每户农民年要消耗近8吨硬柴,相当于消耗2公顷左右林木的年生长量,如果不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非常严重。

其次,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不合理,目前我省农村生活用能中:秸秆占35%,畜粪占9%,薪柴占14%,落叶、草皮等占7%;煤炭占30%,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仅占5%。

南部山区和林区生物质能消费比例达80%以上。这种低水平的生活用能,相当一部分是靠砍林挖树根、铲草皮挖草根等破坏植被来弥补的。

从农区情况来看,农户每年消耗柴草约7吨,农民直接燃烧秸秆,不仅热值低、浪费大、污染环境,而且会破坏草皮草根,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阻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农业部同发改委启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以来,我省农村沼气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共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7.95万户,年产沼气6821立方米的规模,年可节约、开发农村生活用能15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保护林草植被50万公顷。

通过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许多农村随着能源问题的解决,农民已停止了上山砍柴或挖掘草根,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随着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农村沼气项目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越来越大。另外,目前我们正面临着能源短缺,电价、煤价上涨造成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上升,通过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既能够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问题,又能够实现农民收入增加。

所以这一项目应当加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速度。记者:2005年,在永靖县召开的全省沼气建设现场会上,您提出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如何理解?甘肃农村沼气建设是如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     武文斌: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之一是整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活。

在农村大力推进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局面,减轻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小小沼气,对整个农村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都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项目实施区,我们可以看到用沼气做饭和城市煤气灶没有什么差别,厨房的洁净程度和市民厨房差不多,在乡村里也有了城市里的水冲式厕所。种种变化表明,通过沼气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因此说沼气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切入点。

在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省农牧厅立足我省自然生态地形复杂的省情,注重发挥农村沼气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首先是坚持项目建设标准,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技术规范进行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注重发挥农村沼气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作用;其次是积极探索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指导农户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注重发挥农村沼气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积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三是通过开展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在对沼气池进行后续管理维护的同时,积极将先进的种养技术和沼液沼渣利用技术打捆输送给农民,注重发挥农村沼气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方面的作用。

    记者:为了杜绝“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现象,今年省农牧厅在天水又召开了全省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现场会,您提出后续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那么这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武文斌: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专题研究和解决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把后续管理工作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

会后各项目县开展了此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后续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目前各地在充分借鉴麦积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大部分项目县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项目乡镇设立了农村能源站(协会)或指定专人负责农村沼气建设与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了有效的运作机制。如天水市的管护人员跟踪服务机制,陇西县的“月访季查”制度。三是开展了技术培训,各县区对农村沼气后续管护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培训,确保后续服务质量。可以说,目前我省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记者 庄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