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雪北斗 王飞雪:我的梦想是把北斗做成世界第一
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心主任王飞雪潜心创新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事业。
央广网湖南6月23日消息(吕超 李治 记者邓曦光 李晓波)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中心主任王飞雪,20多年潜心创新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事业,攻克核心技术将近200项,为我国独立自主建设北斗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月31号,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很多人不知道,在这项任务中,王飞雪和团队承担了系统核心体制、卫星载荷等30多项核心任务。 王飞雪介绍:“这次星上的一些模块、单机性能又有大幅度提升,包括星间链路的接收,将卫星之间进行相互的通信和测量;同时呢,像抗干扰方面,把它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100倍,还有信号质量更加稳定;通过地面指令能改变星上的状态,适应未来卫星导航系统逐步演进的特点。
”
这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不仅承载几代北斗人的辛勤汗水,而且凝聚着王飞雪团队的担当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遇到信号快速捕获难题,十年攻关没能突破。当时,王飞雪24岁,正在攻读博士,他和另外两位同学另辟蹊径,提出从数学理论寻求解决的方案,王飞雪说:“我们认为还有空间,只要理论上存在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尽力去挑战它去实现它。”
王飞雪的大学同学王伟说,这一方案受到业内大部分专家的质疑,王飞雪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风险和压力:“包括我们本实验室很多人也是质疑的,做出效果到底怎么样,也是心里打鼓的,但是飞雪给他们几个人顶住这个压力,说我们拍胸脯能做得出来,话又说回来,做不出来你的学术名誉和学术声誉都会受损的,但是你怎么交代呢?心里压力很大。”
所幸的是,王飞雪的方案得到了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陈芳允院士等几位专家的坚定支持。王飞雪团队从北京抱回一台借来的电脑和4万元科研经费,开始没日没夜地反复试验,最终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通过论证得以实施。王飞雪说:“到了2000年8月31号,北斗第一颗卫星上天了,有一天接到电话说,卫星载荷已经开始工作了,用户机发一个信号,通过卫星到中心站,收到了,我当时感觉梦里一样。”
经过不懈努力、大胆创新,王飞雪和团队已经成为北斗导航系统领域的主力先锋。2007年,王飞雪带领团队仅仅用了3个月,就攻克强干扰环境下高精度测距的世界性难题,大幅提升了卫星的抗干扰能力,避免了国家巨额损失。王飞雪说:“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北斗”真正推成世界第一,也许我们这十年实现不了,也许我们的学生能实现这个梦想。”
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政委段共生说,王飞雪和团队多年来先后攻克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为我国北斗的腾飞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向国防科技事业高峰攀登的目标,很可贵的就是,自主创新,大胆创新,为我们国家、为我们军队的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他有很强烈的紧迫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