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评价毛泽东 关于特长生:如果毛泽东没有遇到杨昌济
地方电视台正在播出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该剧虽然说的是八九十年前的事情,却没有隔膜感。我对女儿说:"毛主席当学生的时候严重偏科,连一元二次二元一次都鼓捣不清,搁到今天,连83中都考不上,还能考上湖南一师?"女儿说:"那不见得,我们学校也招特长生呢!
再说毛主席有胆有识,文科老得第一呢!" 毛泽东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杨昌济。 留学回国的杨昌济对一师校长孔昭绶说:咱们这些教书匠,最大的快乐不就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吗?杨昌济,八抬大轿请不来的高人,因为毛泽东与蔡和森,人才难得,自己来一师上任。
毛泽东爱看书,杨昌济专门给毛泽东配一把图书馆的钥匙,这是什么样的待遇?督学要收走钥匙,毛泽东说,这是杨老师给我的。
现在的学者中,有多少有杨昌济的情怀,又有多少人有毛泽东、蔡和森的幸运? 毛泽东一师毕业,在一师工作一年半,要去北京,杨昌济竟然接受了北京大学的邀请,去教伦理学,为的是能够帮助毛泽东。孔昭绶打趣杨昌济,你说去北大讲伦理学,还不是为了润之呀!
杨昌济说,一个教书匠,一辈子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别无所求了,教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就足够了。一个老师为了得意门生而换工作,上个世纪有几个呢?这个世纪还没有听说过。 毛泽东能去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原来还是杨昌济的面子。
蔡和森向警予留学走了,以毛泽东家的经济条件,还有他父亲固执的态度,留学肯定是不成了。杨昌济在生命的尽头,还写信给自己在广州的朋友章士钊说,你以后不从政不说,从政就一定要重用毛蔡二人。
可见,毛蔡二人在杨昌济的心中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成功,跟他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能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老师,那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我常想,如果毛泽东没遇到杨昌济,他会成为毛主席吗? 现在的教育者虽然明知全才教育是对人才的扼杀,可是哪一科的老师都不愿学生在自己的课程上掉队,学校也不愿意。难道是这社会倒退了?还是杨昌济老先生太前卫了?
杨昌济,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加入进步团体南学会,努力宣传新学、新政,赞同谭嗣同的"以民为主"的政治思想。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 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他一生以发展教育为己任,"自闭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