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金大中 大学生暑期调查“寻民谣不遇”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朱玲 通讯员黄聪 "桥对桥,庙对庙,两边的狮子对面笑."站在清江岸边,杨宇宁举起相机,却拍不到民谣中传唱的情景--这名大二学生连续两年在家乡宜都寻找民谣,却只在老者的口中寻得寥寥数语.随着民谣一起消失的,还有这个城市的文化记忆,而这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杨宇宁出生在宜都市,是华师汉口分校的学生.因为喜欢文学,去年高中毕业后,杨宇宁开始在当地搜集民谣.今年暑假,他又花了两个星期踏访宜都各个区镇,寻找留存的民谣.     文章开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朱玲 通讯员黄聪 “桥对桥,庙对庙,两边的狮子对面笑。”站在清江岸边,杨宇宁举起相机,却拍不到民谣中传唱的情景——这名大二学生连续两年在家乡宜都寻找民谣,却只在老者的口中寻得寥寥数语。

随着民谣一起消失的,还有这个城市的文化记忆,而这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杨宇宁出生在宜都市,是华师汉口分校的学生。

因为喜欢文学,去年高中毕业后,杨宇宁开始在当地搜集民谣。今年暑假,他又花了两个星期踏访宜都各个区镇,寻找留存的民谣。     文章开头的那句民谣,是六旬老人朱元河告诉杨宇宁的。

老人住在宜都市陆城镇桥河街,民谣描述了昔日桥河码头的盛景:相距百米内有两座石拱桥平行而建,桥与桥之间有两座庙,分别为火神庙和水府庙,两庙前各立一石狮。

    在为期半个月的寻访当中,杨宇宁只从四五位老人口中听到了这一则民谣。在孩子们嘴里,却念叨着一些“脏字歌谣”。无奈之下,杨宇宁把目光转向网络,在一个号召收集儿歌的贴吧里,58个跟帖里面却有27段文字“出口成脏”。

    记忆中的民谣,给杨宇宁留下了温馨的印象。“云往东,一阵风。云往南,雨连连。

云往西,放牛娃子披蓑衣。云往北,一阵黑……”,这是他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暑假作业上摘抄下来的,他还用这首儿歌看过天象。     与儿歌民谣一起远去的,还有城市的记忆。

朱元河告诉杨宇宁,陆城镇过去是“三宫六堰”,“五巷二口”,现在这些地方不仅找不到了,知道的也只剩一些老人。老人叹息着说:“好多东西是眼看着消失的。”     在杨宇宁拍摄的数百张图片里,铺满青石板的老街,楠木建筑的二层楼房,在不久的将来都可能被水泥路、高楼房代替。

“城市的历史文化正在消失,这种现象令人备感无力。”杨宇宁希望这种现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共同挽留渐渐消逝于时光中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