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的戏剧观 高行健对戏剧现代性的追求
【摘要】:高行健作为我国新时期戏剧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名戏剧艺术探索者,在戏剧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建树颇丰。作为一名戏剧理论家,他倡导的诸多戏剧理念都给上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戏剧界带来了改革的春风;作为一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行健在戏剧创作时努力让戏剧回归到自己的本质,使戏剧重拾它所丢掉的戏剧手段,并注重剧场性,强调假定性,重视戏剧的舞台呈现,让戏剧回归到表演的本质,力图构建“完全的戏剧”。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吸取西方戏剧的营养。他从易卜生、萧伯纳的情节剧、契科夫戏剧尤其是布莱希特的叙事剧中发展了对“戏剧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和我国传统戏曲表演方式的对比中探寻了戏剧的本质,也追根溯源到了巴厘岛传统的民间戏剧和日本的歌舞伎去定义广义上戏剧的实质。
高行健为新的戏剧形式所进行的开拓性尝试,就艺术本身而言是功绩卓著的,也对中国当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绪论部分对高行健的戏剧探索实践活动进行了总体性概括,并且简要论述了当前学界对高行健戏剧研究的现状和本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高行健的戏剧理论入手,分析了他所倡导的诸多体现戏剧现代性的戏剧思维。
他主张冲破“第四堵墙”,还戏剧以剧场性,让演员、角色和观众得以同步交流,共同实现艺术创造;他突破“三一律”的限制,强调戏剧的假定性;同时他发展了传统的戏剧观念,认为戏剧性除了可以是动作和过程,还可以是变化、对比、惊奇等等。
第二章主要从高行健的作品入手,分析了他作品中所具有的现代性戏剧品格。他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戏剧演出的舞台元素以及作品的复调性等方面都渗透和体现着强烈的戏剧现代性特征。
第三章探讨了高行健的戏剧实践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包括其后期的戏剧创作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以及因没有注重观众的艺术接受力而造成戏剧上演困难或市场反响平平等戏剧市场化方面的局限性结语部分概述了高行健的戏剧实践对于90年代先锋戏剧的积极影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高行健的戏剧现代性探索之路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高行健 戏剧现代性 戏剧买践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3 【目录】: 中文摘要3-5Abstract5-10绪论10-141.
高行健在戏剧理论上对戏剧现代性的探索14-331.1 关于戏剧的现代性14-171.2 高行健对“第四堵墙”的冲破17-221.2.1 关于“第四堵墙”的论述18-191.2.2 高行健提倡回归“剧场性”19-221.
3 高行健对“三一律”的突破22-251.4 高行健对戏剧“假定性”的强调25-281.5 高行健对传统戏剧观念的发展及表现28-332. 高行健戏剧作品的现代性特征分析33-552.
1 主题与思想内容的现代性33-362.2 戏剧演出舞台元素的现代性36-402.3 高行健戏剧的复调性40-552.3.1 《绝对信号》复调分析40-452.3.2 《车站》复调分析45-472.
3.3 “现代折子戏”复调分析47-512.3.4 《野人》复调分析51-553. 高行健在戏剧现代性探索过程中的局限性55-623.1 戏剧市场化:浮光掠影56-593.2 内容与形式失衡59-62结语62-65参考文献65-68后记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