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作品 《解读方大曾》四川内江首发 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刘少华作品全文入选
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刘少华在《解读方大曾》首发仪式现场。
6月10日上午,《解读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阅读笔记》(下文简称《解读方大曾》)首发仪式在四川内江范长江纪念馆举行。
方大曾是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的同事和战友、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杰出的摄影家、《大公报》战地特派记者。在方大曾诞辰105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5月推出《解读方大曾》一书。该书由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主编,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题写书名,范长江长子范苏苏作序,是方大曾的首部作品合集。书中包括历经多年搜集而来的方大曾通讯及译文二十七篇,摄影作品一百五十余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及研究价值。
《解读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阅读笔记》。
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少华作品《方大曾,草原深情呼唤你》全文入选《解读方大曾》一书。刘少华在首发式现场发表感言称,由于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魅力的感召,自己从草原第三次走进长江故里,接受洗礼。自己将满怀对范长江、方大曾的崇高敬仰,坚定文化自信,忠诚守望新闻理想,倾心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黄晓芸)
附:方大曾,草原深情呼唤你
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 刘少华
他从战火风烟中走来,又向草原深处走去。他的面孔多么年轻,多么朗俊。他的背影多么挺秀,多么坚强。他用写实的笔触,深邃的镜头,呐喊于悲情的生活底层,纪录着中国复杂的历史命运,报道着边塞的天边消息。他的坚守与奋勇,他的睿智与执着,托举着一个时代的人生选择,诠释着无可替代的堂堂担当。
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战地记者的庄严称谓,他让我们领悟了瞬间也是永恒的哲理信条!他让我们在一个亲和又伟岸的英姿面前,怦然心动,肃然起敬!你好啊,久违的历史纪录者——方大曾!绿色悠然的草原之路,你一定熟悉又新奇。看蓝天白云下哈达静静飘拂,那是爱在远方的呼唤,那是盼君归来的无尽怀恋!
风雨边疆亦豪情,策马纵笔写春秋。作为一名守望放歌在北国的草原记者,我崇拜新闻巨匠范长江,我也因范长江的英名而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多彩而荣光。然而,让我知晓方大曾的不朽名字,震撼在一方深厚悲壮的天宇间,那是范长江主编的《从卢沟桥到漳河》;还有冯雪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更有那方大曾青春又成熟的历史纪略,深刻透彻的摄影画面!
方大曾,你让我们在沸腾的心海中铭刻着忠诚,浮荡着敬仰!
历史在此铭记、真情在此诉说。听一席铿镪赞语吧:“范长江与方大曾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一个长于文字,一个长于摄影,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双峰,可以并存于世、并存于史、并存于书”。
如果说,方大曾的影像画面前卫又鲜明,把一幕幕沧桑过往展示在遥远的时空,让人一览昔日中国的苦难与不屈。那么,方大曾的文字也伴着他的英勇跋涉,心血共融,图文并茂。我欣赏和感慨方大曾的奋不顾身,也受洗与共鸣在他的壮丽气势、他的遒劲表达:“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
北面正浮起一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两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方大曾《卢沟桥抗战记》)。
这是一个上世纪30年代《大公报》战地记者的壮阔抒怀、豪迈预见。多么有温度,多么有血性,多么有力量,多么有美感!方大曾,第一个现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传奇人物。他那《冀东视察记》、《卢沟桥抗战记》、《保定以北》、《血战居庸关》、《前线忆北平》、《宛平之行》、《日军秋操之后》、《绥远的军事地理》、《从娘子关到雁门关》,给了我们回溯峥嵘岁月的严肃思考,更给了我们血脉激昂的家国记忆!
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他挺立前沿,一往无前。他对社会痛苦现状的忠实纪录,他对国民和勇士深沉鼓呼,他用生命缔造的文字和图片,让后人对他横生超越时空的敬意,也令“战地记者”、“民族喉舌”的操守境界尽展雄浑、大放光芒!
方大曾,25岁的新闻尖兵,25岁的血气方刚!他因着战火而坚强,他因着风雨而丰满!他昭示我们要振奋民族精神,他鼓荡我们要关切国家命运,他呼唤我们要扑入社会大潮,他相约我们来见证鸿雁当空的“草原往事”。
怎能忘,1936年6至7月间,方大曾经山西前往绥远,后完成了《从大同到绥远》一文。12月初,他又一次离开北平到绥远前线进行了长达43天的抗战初期著名的“绥远抗战”采访,拍摄了数百张来自茫茫草原和风雪高地的照片。
此间,我们回望倾读一部部浸染草香的战地通讯——《绥东前线视察记》、《从大同到绥远》、《兴和之行》、《集宁见闻记》、《从集宁到陶林》、《四子王府见闻记》……透过那尘封久远的文字与图景,滚滚风云拥着苍茫的塞外大地,凝重、莽远、深浓、澎湃。
在这里,方大曾的足迹在踏定延伸,他笔下的记述真切细腻更清晰。集宁平地泉、老虎山、霸王河、陶林的灰腾梁、丰镇隆盛庄、卓资山卧佛山、四子王府、百灵庙、武川古镇、绥远城府,笔锋所至、精准描绘。
镜头聚焦,方寸无边!他拜谒绥远省府西北方的烈士纪念塔,巡览屏藩朔漠的将军衙署,深入风雪交加的辉腾锡勒牧人部落,登临集宁老虎山远眺四方,拍摄持枪警戒在荒原地堡之上的卫兵,揽胜草原王府繁盛华美的蒙古族婚礼。
他访草原王公、政府官员、驻防军人、游牧人家、煤矿工人、寺庙喇嘛、旧城商旅。笔调亲和,勾勒形象,达观铺陈,点评得度。既有风情独特的生活场景,又有淳朴祥善的民生实况,更有遥远陌生的异域传奇。方大曾踏访草原、纵横绥远,把饱含悲壮情怀、充满人情意味的名图力作,拍发至当年的《申报》、《世界知识》、《大公报》,让国人洞悉边塞之地的悠悠灯火,倾听风雪马蹄的交响之声,感受高原万里的力量勃兴!
方大曾,你是战地记者,你是蓝天雄鹰,你是大漠骆驼,你是无畏勇士!你本是北平富足的宠儿,可你却冷淡了优越,拒绝了繁华,只身独往向西北,选择了艰险,选择了探索,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战斗!看,你的采访路线如此直接又奇峻,你风雪无阻,志在云天,淡定从容,大义凛然。
请看方大曾《从集宁到陶林》的记述:“我计划着越过集宁与陶林间的大青山,经乌兰花、百灵庙等处,横穿一段所谓的‘后草地’地带。这路程所经过的地方,大部分是蒙汉杂处,同时又是王英伪匪曾经陷落过的地方。
自战争平定后,还没有新闻记者到那里视察过被匪蹂躏后的惨状。其次,为着多了解一点目前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所谓蒙古族民众与绥远大局的关系。以上两种意义而言,这也是值得去冒一次辛苦的旅行”。“因为天冷的关系,著常兄劝告我:最好改变路程,先回集宁去,再乘火车到绥远城,由那里乘汽车到百灵庙,从百灵庙再绕大庙陶林返集宁。
这样整整把我的行程倒转过来,可以避免冒着强烈的西北风,减少寒冷的痛苦。我觉得他的方针很对,不过,我因急于知道绥北战役后的情形,与多接触蒙古族同胞,所以觉得原定的计划,还是未变更”。
方大曾冽风中越过辉腾梁,敖包是他的救星,终于胜利到了陶林骑兵师。带着满满的陶林见闻,方大曾又激情纵笔“别了,陶林!我要由这里再往西北进发”。这1937年1月17日补记于北平的战地见闻,原载1937年《世界知识》,今天读来,望文思人,英雄无悔,荡气回肠!
重温破浪而来的历史镜头,一睹方大曾头戴钢盔、腰系武装带、目光炯炯向前方的浩浩雄姿。这是战地记者的形象,这是时代先锋的化身,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文化升华!方大曾,我要轻轻告诉你,你曾经走访过的绥远,早与随着蒙绥合并而化作状如奔马版图的内蒙古自治区;你多次提及的陶林县,也改称为察右中旗。
你念念不忘的集宁,也作为乌兰察布市的市府而蓬勃崛起。而今,我这位内蒙古日报的新闻同仁,对你走过的采访路径熟悉又亲切,但当年风雪弥漫的崎岖山道、大漠驼道,早已被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草原大通道所取代。
行进在广阔又豪壮的山川原野,我们念及着方大曾的名字,追寻着方大曾的步履,回响着一个时代的期待,捧心与方大曾隔空作精神交流。方大曾,你在哪里?草原盼你早早归来啊,此刻,老虎山为你致意,大青山为你起舞,呼和浩特为你秀丽,辉腾锡勒草原为你祝福!
瞧,盛办在乌兰察布市老虎山下、霸王河畔的方大曾历史纪实战地摄影展,那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涛声依旧,那是英雄之城集宁的隆重礼赞,那是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风雨马兰花开,大雁长空传情。方大曾,草原呼唤你,祖国不忘你,时代尊重你,我们敬慕你!听吧,草原是英雄上马的地方。守望北疆,策马放歌,民族团结,美丽发展,祝福祖国。这是大草原的生活,这是内蒙古的性格!在此,迎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欢声阵阵,我们向你招手,向你致敬。
我们要说,人民记者,使命神圣,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明白,战士责任重,记者为人民。心中有爱,笔下有情。让我们见贤思齐,与你一同出征,用笔用情去写作、去歌唱,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草原传奇。让来自大漠高原的人生力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
方大曾,草原和你有个约定,愿我们挽着你年轻的臂膀,牵手草原、故地重访,再写《今日内蒙古》,再续《颂歌唱给大草原》:这里是蓝天白云的故乡,这里是万马奔腾的边疆。这里是民族团结的家园,这里是绿色染就的交响乐章。
这就是繁荣开放的内蒙古,这就是忠诚庄严的祖国正北方。这里有绿浪簇拥的芬芳,这里有熬了又熬的奶茶香。这里有哈达飘荡的情义厚,这里有守望远方的坚强如钢。这就是鸿雁流连的内蒙古,这就是献给母亲的吉祥安康。啊,金色的内蒙古,我们为你举杯相约,我们为你策马铿锵!方大曾,你听到了吗?! (作者为中国记者最高奖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