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洁紫砂壶 紫砂矿源与壶的优劣关系 钱 洁
宜兴紫砂陶器的出现是大自然的给予,紫砂矿源是地球上唯一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从宋代发端,明清兴盛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虽然在我国其他省份也存在紫砂泥矿源,但因其矿物成分、化学结构、成矿年代等因素的影响制约,皆无法与宜兴紫砂相提并论。
紫砂泥料在江苏宜兴丁蜀一带广为分布,其中尤以黄龙山原矿最为优秀,为此,笔者在进行紫砂壶艺创作时,所用泥料大多来自黄龙山原矿。多年来,从选矿到炼制,笔者一直都亲历目睹为之,每一个细节都丝毫不敢马虎。可以说,好的泥料是一件作品成功的基础,而紫砂泥的炼制也是决定一件紫砂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现在,紫砂泥的炼制一般分为传统方法炼制和机器炼制两种。高档、珍贵的泥料一般都由制壶者采用传统的方法炼制,而普通的泥料都是用 “雷蒙粉碎机”、 搅拌机、真空机等现代工具进行炼制。从紫砂壶烧成后的效果来看,传统的炼制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采用传统方法炼制紫砂泥,要经过比较繁琐的工序和漫长的陈腐过程,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和时间。
首先,要从众多的原矿矿料中挑选颜色纯正、泥料优质的紫砂矿。此类泥料具有内部颗粒均匀细腻、可塑性和结合性好,制作时不粘手,制成后坯体干燥收缩变形小,烧成温度范围宽,结晶相多、玻璃体少、抗热性及透气性好、表面色泽玉润亮泽、成品率高等特点。
与之相反的泥料则不可取。笔者所创作的“提梁石瓢”、“树桩灵芝供春壶”、“牛盖莲子壶”、“圣火壶”、“井栏壶”、“石瓢壶”等均采用黄龙山段泥为原料,由于矿源本身的优秀,再加上笔者对泥料特性的把握得当,使得作品看起来极富质感。
在紫砂泥料的炼制过程中,选矿是关键。选好矿料后,便要对其进行晾晒并让它自然风化(俗称“熟泥”),风化后再用铁锤锤成大小基本均匀的小颗粒,然后用花岗岩小磨进行细磨(现代做法是用粉碎机直接打成矿粉),研磨后的矿粉根据制壶所需泥料的粒籽需求,选择不同的网布目数,用筛子进行过筛,之后将过筛好的矿粉放进缸里加水,盖上缸盖进行陈腐处理。
陈腐之后用竹扫把进行搅拌,搅拌后再用筛子过到另一只缸中进行沉淀。数日后,将上层的水舀掉,把沉淀的泥浆装进干净的布袋里堆在一起把水分挤压出来,直至达到理想的干湿度。然后将泥倒出,用木槌反复敲打成方形,再分切成块,阴放在缸里数日,使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出胶质,以增加泥料的可塑性,俗称“养土”。
“养土”可减少成型过程和生坯阴干时的开裂,并可以使烧成后的紫砂壶色泽更加温润。应该注意的是,炼成后的泥料不能久放,否则会影响泥料的可塑性,甚至影响色泽光亮。
笔者所创作的诸多作品,所用泥料均采用传统方法炼制而成,烧成后的作品如“大彬如意壶”、“掇只壶”、“吉祥如意”、“难得糊涂”、“金瓜”、“丹凤朝阳”、“小容天”等,外表光洁细腻、温润如玉,养成变化甚大,不但具有极好的吸水率和排气率,而且充分展示了紫砂壶特有的肌理线条和材质色泽美。
由于紫砂泥料世间罕有,选一把好壶,其艺术欣赏价值固然重要,然而,更多的时候是在选择制作它们的泥料。
●风雅紫砂栏目由江苏宜兴中国陶都陶瓷城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