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对话江大学子 江科大青年学子“与信仰对话”
江南造船从建厂第一天起就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在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的江南人当中,很多都毕业于"中国造船工程师的摇篮" ——江苏科技大学。12月16日,老中青三代江南人齐聚母校江苏科技大学,与我校青年学子畅谈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过个人经历讲述一个个关于信仰和坚守的故事。
作为老江南人,江南造船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金海感慨万千。他从老厂区的防空洞说起,在广大师生面前打开了一副历史画卷。
陈老动情地表示,"江南厂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依靠的是江南精神的支撑——爱国、奉献。活动展览中,无论是战火中与国家民族同战斗,还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全体员工的忘我拼搏,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魂’。
老一辈的江南厂工程师和员工甚至在战火中失去了生命。"对于国外学者质疑中国人信仰的缺失,陈老坚定地指出:"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精神,我们能办成现在的企业吗,我们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吗?"他的话语铿锵有力,证明了老江南人对企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坚定信念。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江南集团一脉相承。公司总工艺师、中船集团公司学科带头人刘建峰畅谈了"江南精神"对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巨大推动作用。
"当年306位骨干人员来到外高桥,每一个岗位都有江南人,所以外高桥的企业文化是江南造船精神的传承。"刘总作为教师曾在江科大工作了十几年,他非常关心江科大学子未来在工作生产实践中的成长和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首先同学们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他强调,"机遇和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综观整个造船工业的发展,必然走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造船,这个趋势对广大学生也是一种压力。
同学们应该更加关注行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提早打基础,为将来职业规划做好充足准备。" 江南造船模块部副部长罗巍分享了自己从江科大走进江南、扎根江南,成为中层力量的经历。
他认为,是江南厚重的历史和责任感让他作出了最明智的选择。进入企业后并非一帆风顺,罗巍副部长也坦承自己有过彷徨和退缩。"06年江南厂开始搬迁,岛上建设从零开始,而此时我爱人怀孕了,面对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我深感疲惫。
但是看到所有人都拼命工作毫不退缩,在隧道没通的情况下,很多人一周才回一次家。而同为江南厂员工的爱人直到生产前一天还在忙碌工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罗巍坦言: "今天很多人讲信仰觉得有点虚,但是我认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信仰就十六字的‘江南精神’。
它一直鼓舞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 作为江科大06级本科毕业生的周杰,如今已经是江南造船搭载部船台总组作业区作业长。
他在生产一线的奋斗经历鼓舞了更多江科大学子立志投身国家船舶工业。他认为,"对于知识在工厂无用论,我不以为然。大学所学是我们日后拓展思维的第一级台阶。
"周作业长以自己08年经历的大项目建设为例,讲述了团队如何利用综合学科、专业知识克服困难。"没有开阔的思维,我们不可能实现创新突破。"他建议同学们掌握更多综合知识,特别是从事一线工作的员工,"新技术新知识的融合尤为重要。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纪念江南造船建厂150周年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工作小组组长张兆本,共青团江苏省委党组成员、总辅导员姜东,我校王自力校长,副校长汤建、黄进出席访谈会。 姜东寄语我校学子以民族复兴为理想,熔铸造船报国的船舶魂;以船舶振兴为己任,引领兴船报国的时代潮;以国家富强为信念,坚定造船强国的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