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妻子 戴安澜将军写给妻子的绝笔信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当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写下这封家书时,他和全师将士坚守的缅甸同古城,已被日军的飞机和大炮炸成一片废墟。作为抗战初期国民党统帅部组建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功绩卓越,在入缅作战之前,昆仑关攻坚战一役已闻名遐迩。
1942年3月8日,第200师作为中国入缅参战的第一支部队抵达缅甸同古,10天之后,就与来袭的日军展开激战。激战12天后,孤军深入的第200师奉命回撤。
而戴安澜的这封家书,竟一语成谶。
“母亲王荷馨见到父亲的家书时,也见到了父亲的遗骨。”戴安澜的儿子戴澄东告诉《望东方周刊》。这封家书中,戴安澜还提到,“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根据郑庭笈的回忆,5月18日,第200师撤退通过西保到抹谷公路时,遇敌第五十六师团的两个大队兵力,戴师长在混战中负伤,胸部和腹部各中一弹。第599团团长柳树人和第600团副团长刘杰阵亡,遗体都没有找到。
“缅甸已入雨季,戴师长终日躺在担架上,雨淋日晒,又没有药可换,伤口已经化脓,到了5月26日下午7时,在缅甸茅邦村光荣殉国。”郑庭笈回忆,工兵赶制棺材,夜间将戴师长遗体入殓,29日,因天气炎热,戴师长遗体流脓水发臭,决定火化,将火化后的遗骨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送回国内。
“弥留之际,他总是把师部几个人叫到身边,询问行军路线、军纪、生活等情况,唯一没有提及过孩子、夫人,没有留下一句安排后事的话。”第200师野战医院中校院长李颖忆说,戴将军牺牲两天后,遗体散发出异味,师部研究决定:实行秘密火化,带骨灰回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我和几名医护人员给戴将军换穿上干净的军衣。我们把砍伐的树木劈成段儿,堆积起四五尺高的柴垛,然后把将军的遗体放置其上。”
“我们背着师长的骨灰回国,副师长安排我背了6天。”幸存老兵王兆祥告诉《望东方周刊》,“戴师长负伤时,599团去向不明,当时戴师长还清醒,他说,‘我老戴这次不死的话,一定先斩后奏,先把599团团长柳树人杀掉,再把参谋主任和炮兵营副营长枪毙。’”
而戴安澜至死不知道的是,身为599团团长的柳树人,已先于他而殉国。
第200师回到云南保山后,师部派人打好棺木,重新装殓了戴将军的遗骨,并派一个排的兵力,护送戴将军的灵柩回昆明。灵车上,赫然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首高挑着将军殉难时的血衣。
“母亲非常的坚强。她知道父亲对教育非常重视,在父亲去世第二年,就把全部抚恤金捐献出来,在广西全州开办私立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戴澄东说,1949年,国民政府派人到我家,要母亲带着孩子们跟他们撤离,母亲回绝:“我的丈夫葬在哪里,我一辈子就带着孩子在哪里,决不离开他。”
1971年,王荷馨去世,一生未改嫁。子女们将她的骨灰移至安徽芜湖,和丈夫合葬。
戴澄东说,他于2011年初已经通过外交部向缅甸当局提出申请,希望到父亲牺牲的缅甸北部的茅邦村去祭拜。茅邦村因距离缅甸的宝石产地抹谷很近,外国人被限制进入。
在距离茅邦村不远的缅甸腊戍,当地华侨何建怀告诉《望东方周刊》,“戴将军牺牲时的那片树林还在,缅甸人不去砍,缅甸的司机路过那里时,都会主动按几声喇叭,他们知道,那里牺牲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