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东莞 李琳(东莞理工学院校长)

2017-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职务:东莞理工学院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科与专业:制糖工程研究方向:糖类物质及其药物制备与生物利用李琳工作简历编辑李琳,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系制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和1988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制糖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6月留校任教,199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系访问进修,1996年至1997年

职务:东莞理工学院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学科与专业:制糖工程

研究方向:糖类物质及其药物制备与生物利用

李琳工作简历编辑

李琳,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系制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和1988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制糖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6月留校任教,199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1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4年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系访问进修,1996年至1997年作为访问教授在香港大学植物学系工作。1998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处副处长,2000年5月至2005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2004至2012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3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2013年5月起,开始任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1] 

李琳科研成就编辑

李琳同志除了致力于高等学校的管理外,还一直从事轻工食品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主攻食品加工学基础、生物化工分离、碳水化合物修饰及多糖生物安全等方向。已主持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示范工程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厅(局)级基础科学、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等各类科技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4部,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4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240余篇被SCI和EI收录。

在培养6位博士后、50位博士、26位硕士的同时,还获得28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主要研究成果曾获第11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09)、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1997)和三等奖(1993)、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和三等奖(2006)、广东省专利优秀奖(2009)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0)、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2006)、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届中国食品科技杰出中青年奖”(2004)等十余项各类科技奖励。

此外,他还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5)、广东省第一届“青年科技奖”(1998)和第四届“丁颖科技奖”(1996)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七届“十佳青年”(2001)等荣誉称号。

[1] 

共主持1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关键领域重大突破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2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重点科技推广项目、1项美国USDA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20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等。

针对食品(农副产品)加工过程和天然产物工业化学中的物理场(协同)作用所涉及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采用现代固相载体合成技术、生物化工技术以及各种现代检测技术等对具有显著生物活性和生物信息传递能力的重要生命物质——多糖类物质进行了前沿性研究。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近400篇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等所收录,被引用的论文达100多次;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正申请另外4项国家发明专利。

主要理论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三等奖(1993年)和广东省高等院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三等奖(1999年)。

能脚踏实地地作为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积极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使 一些研究成果成为企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例如,其研究成果“降低白砂糖色值新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应用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的许多企业,为他们创造了数千万元的利税。

此外,还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例如,通过与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和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许多知名企业的全面合作,共建了数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不仅大大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而且,也为合作共建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的举措受到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普遍赞誉和学习。

积极参与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近二年来共承办了2个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全球华人保健食品科技大会”、“世界华人食品科学家国际研讨会”)、协办了2个大型国际(内)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食品科学技术交流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

非常重视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通过客观分析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组织科技力量来申报各类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不仅确保了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等,而且使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由1个增加到2个,使得有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地位得到了较明显的提高。

李琳社会兼职编辑

李琳同志1999和2004年被教育部聘任为第四届和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科学二部学部委员;2003和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第五届和第六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生物工程重大专项专家评审组成员、科技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组成员、科技部“千人计划”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111引智工程” 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制糖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1] 

李琳工作分工编辑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发展与联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