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猫 猞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猫” 动物世界
养了5个多月的“猫”,越长越不像猫,个头在长大,食量也在增大,而且有点凶,“看样子不是猫,应该是种珍惜野生动物,得赶紧想办法把它送到动物园去。”31日,“猫”的主人史宝林说。
3月31日中午,记者在乌市南湖路史宝林所在的公司内见到了这只“猫”,它被关在一个1米高的铁笼子里。乍一看它的脸部真有点像猫,但体型比猫要高大许多。它体长近80厘米,身高约40厘米,全身大体呈灰色,四肢上有黑褐色斑点,它的尾巴有10多厘米长,尾巴尖上毛色为黑色。
发现有生人来了,小“猫”警觉地蹲在笼子角落里,当史宝林拿来一根粗棍子逗它时,它焦躁不安地在笼子里窜上跳下,喉咙里还发出低吟声。
史宝林回忆说,他去年11月在奇台县一座山上探矿时发现了这只小“猫”,当时它大概只有25厘米长,可怜巴巴地蹲在地上,警觉地望着四周。
“当时我以为它是只野猫,看着又可怜又可爱,我就去抓它,可能是生病了或者是太小了跑不动,我没费多大劲就抓住了它。”史宝林说,抓回来以后,他就把这只小“猫”关在了原本用于养狗的铁笼子里。
史宝林说,他和几个同事每天都给它喂食、洗澡、打扫卫生,精心照料小家伙,随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他们也开始犯愁了,“个头不断长大,饭量也不断增大,两天就吃完一只鸡。”史宝林说,小家伙样子有点凶,尽管它还没有咬伤过人,但大伙害怕被它咬着,最近都没敢给它洗澡。
“我们看这小家伙越长越不像猫了,就想是不是什么珍惜动物,商量着看能不能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如果不是珍稀动物我们就把它放生算了。”史宝林的同事向燕说。
根据史宝林的描述,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动物饲养科科长赵新辉初步判定,这只“猫”真正的名字叫猞猁,“它比较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耳朵上有两撮比较长的毛,叫做耳簇。”赵新辉介绍说,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肉,一般生活在丘陵、戈壁地带,每年6月产仔,“后期还要再亲眼看看,才能最终判断它是什么动物。”赵新辉说。
经过协商后赵新辉表示,将于4月1日派车前往南湖路接收这只小家伙。
===========
当你看到小猫坐在你身上,发出咪咪的叫声时,你很难想像这个宠物竟然和危险的猛兽如老虎和狮子“称兄道弟”。最近,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费荣梅等专家通过“提取”13种猫科动物皮毛和血液的基因序列,展示出猫是如何迁徙到新的大陆和如何演变成新物种,从而得知猫的“进化史”。
猞猁是中国最早的“猫” 据介绍,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猫来自哪里?如何来的?与其它动物有什么关系?研究发现,猫和猛兽如老虎和狮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这个祖先后来有了8个“子女”,其中就包括狮子、老虎、豹子、猞猁和山猫。 费荣梅告诉记者,为探讨中国猫科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家猫和野猫的基因研究,她和其他大学的专家对中国产13种猫科动物的皮毛和血液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
费荣梅说,在DNA研究之前,分类学家很难对猫家族进行分类。因为分类所依靠的是头骨和牙齿等碎片,但它们所保存下来的化石记录稀少,且许多骨头没有独特性。 于是,他们就利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寻找猫科动物之间的演变关系。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猞猁可能就是中国最早起源的猫科动物。 虎与豹有“亲缘关系” 据了解,国外的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全球各地现在约有37种猫科动物,它们都是源自远古1100万年的东南亚,其后,随着海平面的起起落落,它们经过不断的迁徙和繁殖,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品种。 通过研究发现,科学院发现,猫科总共有8大家系,依据已知线粒体DNA遗传因素,大多数现存的家猫属于8个家系中的一个。
随着进一步的DNA分析,研究人员绘制了猫科的整个家族树。而中国的13种猫科动物中,谁跟谁最亲近,通过对基因序列的44个变异位点的归结与对比,这一结果就水落石出。 根据基因上的变异点,除了中国猫科动物的“祖先”猞猁外,其余12种猫科动物的“家族关系”可能是:草原斑猫、丛林猫、兔狲和荒漠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金猫、云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豹猫、渔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云豹、豹、雪豹、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宠物猫1万年前出现 据介绍,猫是非常成功的掠食者,仅次于人类,一旦有机会,就会迅速向新领地扩张。研究发现,从1100万年前到600万年前,海平面低,从而可以让第一个现代猫从亚洲东部“出逃”,创造了山猫一族,再“赶往”北美,创造了虎猫、猞猁和美洲狮一族。
在猫科家系中最年轻的一个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宠物猫”,它们是在620万年前左右出现在亚洲的,而它成为宠物猫则是在1万年前左右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