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和林白水 邵飘萍与林白水的新闻观比照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经过.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报人林白水,他因讽刺时任国务总理潘复为军阀张宗昌之肾囊而遭此毒手--从逮捕到行刑,前后不过三个小时,可见北京当局对之斩立决的迫切心态.林白水自1901年开始投身新闻事业,前后自办过七八份报纸,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政论家之一.这样一个一生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的老人,

“七八个宪兵从一辆人力车上拽下一个穿白布大褂的白发老人。老人被宪兵簇拥着推上垃圾堆坡上,身子尚未立稳,枪就响了。”

1926年8月6日清晨四时许,北京天桥春茗园茶馆老板目睹了一个老人的被杀经过。这个老人就是民国时代著名报人林白水,他因讽刺时任国务总理潘复为军阀张宗昌之肾囊而遭此毒手——从逮捕到行刑,前后不过三个小时,可见北京当局对之斩立决的迫切心态。

林白水自1901年开始投身新闻事业,前后自办过七八份报纸,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政论家之一。这样一个一生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的老人,临刑前的遗言却是:希望自己的儿孙永不要做新闻记者。林的遗言其来有自,除了自身遭际之外,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沉痛认知。

就在此前,4月26日凌晨一时许,另一位报界名人邵飘萍因得罪军阀张作霖而在天桥刑场被枪杀。这是民国以来新闻记者公开被处死刑的第一例,留下了恶劣的影响。此后陆续有报人被害,如:1932年初,《新大陆报》创办人王鳌溪因揭露蒋介石成立特务组织“蓝衣社”而被捕,后被杀害;1933年1月,江苏《江声日报》编辑刘煜生因报道省府鸦片公卖丑闻而被省政府主席顾祝同杀害;1933年,《时事新报》驻京记者王慰三遭军方枪杀;1934年11月13日,《申报》董事长史量才因触怒蒋介石政权而遭暴徒枪击致死;1939年秋天,《大美晚报》主笔朱惺公因发表反对汪精卫媚敌的文章亦遭暴徒狙击而死……

那是一个皇帝虽已被推翻但专制阴魂不散的时代。不过,清末以来民智渐开、军阀各霸的局面使得人们享有前人所没有的较大社会活动空间,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各种学说都纷纷登场,各类社会团体也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作为报人来说,如《新民报》宗旨“出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说自己的话”,还是基本可以实现的。民国时代有那么多的私营报纸杂志,自生自灭,循环不息,就是证明。

也许能说,他们本可以不死,因为他们曾经面临过另一种选择。张作霖曾给邵飘萍汇款三十万银元,远超当年袁世凯为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所出的二十万(梁婉拒,该文发表,对袁世凯称帝是一大打击),创下民国年间封口费之最;潘复曾责令林白水在报上更正并且谢罪;国民党法庭上的军法人员曾引诱王鳌溪改弦更张,按政府旨意办报……按常人的理解,人都有父母妻子,他们也本可以做一点妥协,哪怕虚与委蛇也好。

但是,邵飘萍悉数退回三十万,对家人说:“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林白水的答复是:“言论自由,岂容暴力干涉!”王鳌溪当庭拒绝,据理力辩。于是,厄运注定要降落在他们头上。

民国年间报纸林立,从业者良莠不齐,风花雪月者有之,鸡零狗碎者有之,封建卫道者有之,同流合污者有之,为什么邵飘萍、林白水们偏偏独立不羁,傲然面对专横野蛮的权力,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些报人不为稻粱谋,不顾妻子计,他们是为谁而生?

没有邵飘萍,就没有《京报》;没有林白水,就没有《社会日报》。报纸是他们施展身手的阵地,他们为报纸而生,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转换为:报纸为谁而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