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殷弘中国弃核论 时殷弘 张清敏:如何回应“中国威胁论”

2018-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威胁论"近些年被西方媒体不时提起.去年的钓鱼岛事件.最近的南海局势,外媒又借机炒作.七一讲话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威胁论".访谈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时殷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清敏人民论坛记者: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然而"中国威胁论"并未因此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时殷弘: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笼统.模糊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威胁论”近些年被西方媒体不时提起。去年的钓鱼岛事件、最近的南海局势,外媒又借机炒作。七一讲话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威胁论”。

访谈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时殷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清敏

人民论坛记者: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然而“中国威胁论”并未因此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时殷弘: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类:一个是“中国军事威胁论”, 即将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视为威胁。

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以及与西方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有些国家不仅感受到了现实的贸易竞争压力,而且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

张清敏:中国威胁论的产生有其客观环境。一是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西方国家担忧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挑战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二是与中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些周边国家担心,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未来中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的立场会渐趋强硬。三是随着国民对外交事务的日渐关注,加之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网上一些情绪化的语言传播到国外,很容易产生误解。

人民论坛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尽量减少“中国威胁论”在国外的影响?

时殷弘:对于“中国军事威胁论”,一方面我们应对自身的核心利益有“主心鼓”,不要被外界某些杂音干扰。另一方面,中国要用自己妥善的言论和行动去解释和表明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要在实践中着重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减少周边国家的疑虑,不给其他域外大国介入地区事务提供“借口”,构建和谐世界。

对于“中国经济威胁论”,我们更应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模式,通过互利共赢,化解外界担忧。

张清敏:应对中国威胁论,一方面领导层要像胡总书记本次讲话中谈到外交工作时那样,明确表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说话算数的”。另一方面,要重视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在宣传的技术、方法、思维模式方面,我们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用国外受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对外宣传。

人民论坛记者:许多民众认为“中国威胁论”的盛行说明某些国家正在加紧防范和遏制我国,那么应如何引导国内公众理性地看待“中国威胁论”呢?

时殷弘:对“中国威胁论”要作分辨和区别对待。对于不顾事实故意捏造“中国威胁”的势力,我们要用中国自己的言行,强有力地给予反驳。但是也不能不做分辨就轻易判定凡是“中国威胁论”必定别有用心,不能一听见不顺耳的话就认为是恶意攻击。要善于理解甚或谅解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其他国家正常产生的猜忌。随着中国的发展,加上建设性和负责任的中国对外政策,除了在世界上少数例外地方,“中国威胁论”很有可能逐渐衰减。

张清敏:每个国家都是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的,因此 ,一方面要将我国的利益、政府的立场向国内民众说清楚,另一方面也要将其他国家与我们究竟有哪些利益分歧说清楚。媒体也不要过多炒作中国与他国的“利益分歧”,以免影响民众之间的相互观感。这样可以为政府的外交活动扩大空间,避免外交政策受到民间情绪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