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殷弘是什么底细 时殷弘:面对美国 中国最好的战略是什么?
【对北京方面来说,最重要的对外关系,莫过于与美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果理不顺周边关系,中国便无法处理好中美关系。APEC上云集了中美和亚太地区重要国家的领导人与高官,是周边外交和中美外交的重要舞台。】
中国的外交政策笼罩着一层不确定性。对北京方面来说,最重要的对外关系,莫过于与美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海事竞争和纠纷使中美关系和周边关系都遭遇了困难。展望未来,中国将在近海和西太平洋与美国和周边国家产生战略竞争和对抗。北京的“修昔底德陷阱”不在陆地上,而在海洋里。
审视中美关系的重要特征,必须记住以下基本事实: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地缘政治角力的回归,中美关系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千头万绪、层次复杂、动态多变、意义重大——毕竟,一洋相隔的中美两国,一个是经济茁壮成长的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另一个是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发达国家。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和美国既不是敌手,也不是普通的伙伴。中美关系瞬息万变,其中既有竞争和对抗的元素,也有协调与配合的成分。双方都需要了解,一旦对方感觉遭到怠慢、或由于误解与偏见造成重大政策、关键利益、实际能力或基本方向被对方误读,双边关系将落入潜在陷阱并受到伤害。任何一方试图使用严厉手段,通过胁迫制服对方;或鲁莽地过度反应,在政治上都是失算的,在战略上都是愚蠢的。
鉴于这种情况,面对美国,中国最好的战略是什么?在我看来,北京必须坚决而稳妥地行动,向华盛顿施加压力,使其接受中国的战略权利;最终使两个卓越的世界大国迎来一段相互适应、和平共处的时期。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采取坚决的行动;在另一些情况下,应该保持谨慎。
正如毛主席曾提醒我们,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目前中国领导层双管齐下,一方面“只争朝夕”,积极采取行动;另一方面明白“欲速则不达”,谨慎地避开陷阱。
中美关系与中国周边关系密不可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如果理不顺周边关系,中国便无法处理好中美关系。针对中美关系间不利因素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区域邻国是中美产生摩擦或困扰的根源所在。北京和华盛顿的利益着眼点不同,在北京看来,华盛顿的行为,煽动、利用或加剧了这些结构性摩擦和竞争。
因此,要达到我前面提到的那种长期性战略适应,不管是辩理还是交利,中国都必须在亚太地区争取更多的朋友和战略合作伙伴,或至少鼓励这些国家做到公正,不倒向某一方。与此同时,面对敌对邻国或华盛顿的附庸,北京还必须采用“中和”手段化解威胁。
去年10月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国政府在周边外交的重点工作中更有创意、更加务实,也更有成效了。然而,由于周边外交工作目标多样,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中国与日本和菲律宾的对峙僵持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已搁置冷却数月的中越海事争议,出现恶化的转折。继北京宣布在中国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ADIZ)以来,华盛顿就中国南海问题发布激烈言辞,做出挑衅行为,使情况更加复杂。
这还不是全部。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战略意义,然而它正处于历史最低点。当莫迪在总理竞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北京和新德里之间相互竞争或彼此协作的可能性都增加了。华盛顿和东京都下足力气争取印度新政府,欲使其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合作伙伴。印度总理莫迪似乎将计就计,使地缘政治利害关系更加突出,国际形势更加复杂。
所以,最重要的是:中国正与邻国和美国进行着高风险的博弈。虽然坚持方向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也需要有新的思维。
首先,中国应坦诚地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的优先级别。尽管中国的外交利益现已遍及全球,但不可大而无当,片面追求遍地开花;而应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专注于真正重要的外交关系。
在此,应谨记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它对中国重新调整美国和周边政策不无教益:
换句话说,中国要达成宏伟的目标,关键要运筹帷幄、拿捏适度。
(本文于10月30日发表在香港“中美聚焦网”,观察者网杨晗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