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兹比的钱哪里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底好在哪里?

2017-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援引周老师 @周祚 的答案: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小资爱情故事. 作者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代表作家,也是"爵士乐时代"(Jazz Age)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同时也是村上春树最为喜爱的小说),靠的可不是那蹩脚的三角关系爱情故事和远超常人想象的屌丝逆袭经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绝不仅是靠着三角恋与备胎的故事就能享誉如此盛名的

首先援引周老师 @周祚 的答案: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小资爱情故事。 作者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代表作家,也是“爵士乐时代”(Jazz Age)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同时也是村上春树最为喜爱的小说),靠的可不是那蹩脚的三角关系爱情故事和远超常人想象的屌丝逆袭经历。

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绝不仅是靠着三角恋与备胎的故事就能享誉如此盛名的。

诚然,当这个故事面对大众的时候或许—— 屌丝能读出逆袭的快感与梦想的热血。 文艺青年能读出Gatsby诗化的爱情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普通青年觉得老子看得痛快、过瘾,所以它就是个好故事。

村上春树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要往上一个高度来评价这部作品的话,还需摸清这故事所发生的大环境和故事本身所代表的时代意义。 为什么一说这部作品会老提到“美国梦”,提到“爵士时代”? 到底什么是“美国梦”,“爵士时代”又意味着什么? 关于美国梦,讨论出的意义海了去了。

维基百科的解释是: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然而,这一段斗志昂扬的话其实有一个隐含的大前提——机会的均等以及开放。 这部小说写于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前10年(1919-1929),因爵士乐在白人中的普及所以称为“爵士时代”。

爵士时代之前的几十年(1860-1918)是美国经济突飞猛进的黄金时期(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成长壮大以及一战的猛捞油水),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社会流动性是很大的。

咳,换句话说就是屌丝逆袭指数还是很高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逐渐固化的社会结构会增加个体奋斗的成功难度。因为马太效应,一个人的权和钱累积到了一定程度,便会利用手中的资源优势去维系或者掠夺更多的资源。

然后把自己所在的阶层筑上高墙,墙外的人只能靠关系和特权才能进入。想进来么?请问令尊可是李刚?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穷人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小,当依靠个人奋斗、后天努力也不能过上出人头地的生活时,美国梦就化作了泡影,化作了一种巨大的讽刺。

而整个盖茨比的故事就设定在这样一个时代。 曾经的美国是一个梦想的国度,先后抵达北美的移民对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幻想,希望在这里抓住机遇以实现理想, 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个例(如富兰克林)。

然而传统的美国梦模式从来都带有很大的虚假性。尤其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大佬们获得了巨额利润,再加上一战过后各种社会问题的重新浮现,一个人要靠品性、勤劳和节俭出人头地发财致富显然只是妄想。

实际上,往往是那些狡猾、贪婪、不择手段的人攫取了财富。年轻的一代发现,这个时代“一切神祇统统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对人的一切信念全部动摇”。

很多生活在二十年代的美国青年既体验到“ 爵士时代” 的繁荣,又深感失望、迷惘。“ 物质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空虚使得年轻一代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纵情享乐、挥金如土。

”小说的作者费兹杰拉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笔下的主人公盖茨比“视自己为上帝之子...要为天父的事业而献身, 把一生贡献给那博大而庸俗,空虚而壮丽的事业。”这样的理想诉求充分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年们的迷茫和虚妄。

为了心中的美国梦,盖茨比不惜与黑社会成员沃夫山姆勾结,通过非法贩卖私酒在短短几年内跻身“暴发户”行列。而不是诚实勤俭,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盖茨比死后,他父亲从老家赶来参加葬礼,随身带来了他少年时代写的“ 作息时间表” 和“ 个人总守则” 。

能看出盖茨比从小就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锻炼,注意节俭......这些都是传统的“ 美国梦” 奋斗模式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一个青年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然而,成年后的盖茨比却背叛了年少时的自己,为了财富和地位,为了重新赢得黛西的爱,盖茨比成了一名追逐利益和结果的法外之徒。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无论盖茨比多么富有,他都无法进入以汤姆为代表的特权阶层,因为他缺乏根基。

如果以为有钱就是大爷,那就错了。在美国的资产阶级中,财富不仅存在着多与少的差异, 还存在着“ 新” 与“ 老”的区别,即“ 暴发户” 和“ 世族”。

以汤姆为代表的众多特权阶级人物很清楚这一点。因此,盖茨比的世界和特权世界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傲慢专制、心狠手辣的汤姆决不允许盖茨比这样一个“ 暴发户”和他讲平等。无论他怎样毕恭毕敬温文尔雅,始终会受到上流社会的蔑视和排挤。

小说第三章无比精彩地描绘了盖茨比举行的那些纸醉金迷的宴会,虽然引来了众多各界名流, 但大家不过是把盖茨比的家当作免费的娱乐场所,他们一边放肆的寻欢作乐, 一边不放过任何机会对主人表达轻蔑,散布着种种有关他的流言蜚语。

由此可见——反对盖茨比的不仅仅是汤姆, 而是整个上流社会。一个不被社会承认其价值的人,始终是失败的。直至被人枪杀枉死在自家庭院,盖茨比的美国梦彻底破灭。

盖茨比最后的悲惨结局不过是众多原因堆积出的一个结果,这是一个无数根稻草压死骆驼的漫长过程。 总之—— 这个狗血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发财有风险,富美靠不住,更是在表达一种与难以与现实对抗的无力感。

随着既得利益集团的壮大,美国梦(抑或其他梦想)的精神最终只会化作一碗鸡汤。 小说的结尾很有深意。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这句话最终被刻在了费兹杰拉德与其妻泽尔达的墓碑上面。作者费兹杰拉德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整个爵士时代,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然而所有的感受最终都化作了一份十分深沉的敬意。 以上。 (参考资料:刘小林 《爵士时代的一曲哀歌》) 另外感谢讨论 @陳語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