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书卖得越多越高兴 给版税没理由不要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持人)程鹤麟:今天还是继续来讲<明朝那些事儿>,是29岁的年轻作家,明史的学者当年明月的著作.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到了第五册,一百七十万字左右,我们很有幸,可以找到作家本人当年明月来跟他有一个对话.明月兄,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明朝那些事儿>到现在已经写到第五册.第五册已经写到了万历皇帝,三百年的明朝就剩下二三十年可写了,是否表示这套书大概只能再写一.二册了呢?当年明月:我估计也就一.两册吧,但是问题是说句实话写这么长,我也不是太想.没有办法,最后几十年又特别乱,事儿又特

(主持人)程鹤麟:今天还是继续来讲《明朝那些事儿》,是29岁的年轻作家,明史的学者当年明月的著作。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到了第五册,一百七十万字左右,我们很有幸,可以找到作家本人当年明月来跟他有一个对话。

明月兄,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明朝那些事儿》到现在已经写到第五册。第五册已经写到了万历皇帝,三百年的明朝就剩下二三十年可写了,是否表示这套书大概只能再写一、二册了呢?

当年明月:我估计也就一、两册吧,但是问题是说句实话写这么长,我也不是太想。没有办法,最后几十年又特别乱,事儿又特别多,我想来想去要把它交代清楚,也只能这样了。

程鹤麟:也就是说你原来并没有打算写这么长的?

当年明月:是,因为我一写开才发现明朝的事儿太多。

程鹤麟:第二个问题,明史学家吴晗,已故的明史学家吴晗曾经建议一位作家写李自成,别写得太长,别写五卷那么多。吴晗认为写得过长会犯其他长篇的通病,越写越松,还没有哪一部长篇跨得过去这道难关。

吴晗说,《水浒传》的七十回本比一百二十回本好得多,《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死就立刻失去了光彩,《红楼梦》的续四十回刚开始还可以,越往后就越差了。请问明月兄,您是如何来防止越写越松这个问题的?

当年明月:我觉得李自成确实写五册是长了,因为就这么一个人而已,他从起事到最后覆灭,也就是那么多年。而且他的人比较单一,你说那个《明朝那些事儿》长吗?我觉得也长,你说我写得也辛苦啊。另外换句话说是你不能够放松,否则随时就可能怎么说呢,人家就会说你出名了,书卖得多了,于是就不尊重大家了。

程鹤麟:对,然后就不断地写续集,像好莱坞电影一样,看到前面几册比较好,后面就越写越长。

明朝明月:好就好在什么呢?好在明朝,它本来就是一个多变的朝代。

程鹤麟:是。

当年明月:你说明朝什么事儿都有,它有太监专政,有文臣专政,也有皇帝专政,而且事儿又多。你说难听一点他就像那个,真的小说都没有它那么离奇,一个皇帝出去打仗被人抓了,抓了又把他送回来,送回来了他还能再当皇帝,转来转去总有事儿。

程鹤麟:好,第三个问题,现在我看到这本书的第五册的腰封上有销量达到200万册。这个200万册是不是表示,是五册加起来的吧?还也一个问题就是这五册书是越卖越多还是越卖越少?也就是说应该是新出版的应该会少一点,因为它刚刚面市。

当年明月:应该是每一册加起来的,因为每一册大概已经五六十万、六七十万了。现在告诉我数据大致是第一册肯定是最多,它卖的时间也最长,但是总体差不多按照时间段而言比方说去年出的,卖的那个量,今年出的,到了去年同时期是差不多的。

程鹤麟:好,第四个问题,刚才我讲到了有一位现在也是已经故去的写李自成的那位作家,他所处于的那个时代是作家必须服从于政治的需要。请注意,不是被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服从于政治的需要。

但是,今天的当年明月阁下您,是否真的就像毛佩琦老师所说的那样,阁下的写作完全是自娱自乐,没有任何外在的因素影响到你的写作,比如商业的因素。

当年明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当然了,这个书开始写的时候,肯定是自娱自乐起来的,到了后来肯定是有商业因素的加入,是吧。也就是说书卖得越来越多,我自个儿越来越高兴,是吧,有版税给我,我自然没有理由不要,对吧。

所以说,你说像这种版税它有越来越多,我也希望它卖得越来越好啊,所以他有这样给我的。但是这跟写作是两个问题,为什么。我讲一个理论,这也是一个公认的理论,就是读者是最精明的,他一定要确定这个东西值得他买,他才会买。所以说无论商业因素怎么加入,如果你到最后你写得不好,这样观众也会就读者吧,他也会用脚去投票。

程鹤麟:是的。

当年明月:我觉得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因素加入是肯定的,这个也无需否认。但是呢,这跟你怎么写,或者如何写作,如何写得好,还是两码事儿。

程鹤麟:好,明月兄,在接着下面的提问之前,我先给我们的观众来读一段您的作品中间的一些文字,来结束今天这一集,然后我们再接着下一集,明天再接着下一集。

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年,海瑞出在海南琼山的一个干部家庭,说来这位兄台的身世到也不差,他的几个叔叔不是进士就是举人,还算混得不错。可偏偏他爹海翰,脑袋不开窍,到死也只是个秀才,而且死得还挺早,父亲死的时候海瑞只有四岁,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虽说近况不太乐观,但海瑞的母亲认准了一条死理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