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苏鹏 【“会”聚爱成都正能量】苏鹏:成都高新区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在人才和机制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8日讯(记者 陈淋 仲健鸿)1月6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锦江大礼堂开幕。成都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罗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成都市将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推动出台示范区条例,发布实施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欧洲中心等四大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天府国际生物产业城,按照“一区多园”模式,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试验田。
作为全国第八个、西部首个获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站在新起点的成都高新区将如何发力?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鹏表示,高新区要以更高的要求争当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争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支撑。
苏鹏谈到,在自身建设方面,当思路、目标确定之后,关键就在于人才、机制。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着力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四川新闻网记者从高新区了解到,2016年成都高新区围绕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大汇聚行动,构建“一个核心、两大重点、四大支撑体系”的“124”人才发展战略,配套实施招才引智、育才创智、智力凝聚、服务提升、品牌宣传5大工程,全面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速各类人才汇聚。
2016年,成都高新区全年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4人、院士及世界500强高管5人进区创新创业,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6名,评选产生“菁蓉·高新人才计划”380人,带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265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0171人,基本完成全年引进顶尖领军人才6名、国家“千人计划”2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万名的工作目标。
全年累计用于人才工作的专项资金达7.9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各类人才扶持资金4.4亿元。
苏鹏表示,科技方面,成都高新区要建设成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主抓重大合作。“过去我们走在科技的前沿,更多的是复制、模仿,但是复制和模仿始终会走在后面,不可能走在前面。”在他看来,今年成都高新区要自主创新,而这种自主创新路又比较长,需要中外合作的团队、优秀的人才共同来完成。
2016年12月底,毕晓普癌症研究所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该研究所命名为“成都高新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使用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该研究所的落户正是成都高新区积极引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成果。
苏鹏表示,从围绕“4 1”主导产业,统筹“一区四园一城一镇”空间布局,突出“一极两区一新城”工作重心,在协同创新、大企业创新、领军人才方面,设立3个50亿元专项资金,从今年起投入150亿元,推动院校地协同创新、大企业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到四川省食药监局发布了支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十四条政策、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布的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及支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政策……成都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长,凝聚好的产业和更多人才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寄语成都2017: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思路起点高,未来成都必将成为一个发展较快的城市,甚至是国际上一个发展领先的城市,对此我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