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与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当事人李一氓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和一氓同志相识始于1950年初.那时为了外交斗争的需要,听了苏联人的意见,认为可能很快进入联合国,于是就立即成立了一个50人左右的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是中共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副团长就是从旅大区党委副书记任上调来的李一氓.代表.顾问和专员还有冀朝鼎.孟用潜.耿飚等.真是人才济济,极一时之盛,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也堪称空前绝后.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联合国去不成,代表团只能驻在赵堂子胡同二号原朱启钤公馆练兵待命,前后约一年半.当时闻天同志每周只来一两次,一氓同志则同大家住在一起,主持日常工作.所

我和一氓同志相识始于1950年初。那时为了外交斗争的需要,听了苏联人的意见,认为可能很快进入联合国,于是就立即成立了一个50人左右的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是中共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副团长就是从旅大区党委副书记任上调来的李一氓。

代表、顾问和专员还有冀朝鼎、孟用潜、耿飚等。真是人才济济,极一时之盛,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也堪称空前绝后。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联合国去不成,代表团只能驻在赵堂子胡同二号原朱启钤公馆练兵待命,前后约一年半。

当时闻天同志每周只来一两次,一氓同志则同大家住在一起,主持日常工作。所谓工作,主要就是学外文和分工研究点国际外交问题,也组织一些人写点文章。在代表团,一氓同志和大家不论职务高低相处都很融洽,平易近人,毫无虚假,大家亲切地称他氓公。

他平等待人、以诚相见,对晚辈尤为热情,但并不表现在表面上,有时反而显得“冷漠”,加之他“不攀领导”(这是他在《回忆录》《自序》中的话),所以一开始人们还觉得他有点“怪”,不像个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大干部”,更多的像个文化人,但又没有现在一般文人的某种习气。

他熟识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和文化界名流,但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很少来往,更不会趋炎附势。熟人有时去看他,他甚至连招呼都不打,谈得来可以古今中外、海阔天空,没有话可以相对无言,也不勉强应酬。

对同事如此,对其他客人也是这样。有一回去看他,只见一位高级将领和他对面而坐,两人沉默不语有半小时之久。一次周恩来总理来看望大家,他也是和大家一起站在那里只听总理讲话,既不趋前,也不叙旧,显不出从北伐起就长期在总理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样子。

就是张闻天来代表团驻地,如果与他无关,他甚至可以不出门来参加迎送。但两人在工作上还是合作得很好,这也是后来张闻天力排众议,竭力推荐他出任驻缅甸大使的原因。

他的“怪”脾气曾引起一些人的误会,甚至得罪了一些人,但他不认为是错,当然也就不改。氓公这种禀性,有时不免令人联想到竹林七贤,但他却完全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和高风亮节的老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