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白驹的后代 冯白驹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时期南洋琼侨赠送冯白驹的怀表民国时期冯白驹赠给王文聪的蒙古族匕首20世纪50年代冯白驹用的眼镜.镜盒1961年冯白驹的毛线帽20世纪50

民国时期南洋琼侨赠送冯白驹的怀表

民国时期冯白驹赠给王文聪的蒙古族匕首

20世纪50年代冯白驹用的眼镜、镜盒

1961年冯白驹的毛线帽

20世纪50年代冯白驹使用的皮文件袋

海口市云龙镇南边的长泰村,背倚青山,古木葱茏。在村中历经百年沧桑浓荫如盖的老榕树旁有一处农家院落,院内青瓦斑驳,房檐低矮。就在这间普通的院落中,走出了琼崖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冯白驹。

在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在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海南省农垦博物馆、琼中文体局与海口市博物馆中收录到21件与冯白驹将军及其战友相关的文物,包括民国时期的南洋琼侨赠送冯白驹的怀表,冯白驹赠给王文聪的蒙古族匕首,冯白驹用过的木椅、铁床;解放后冯白驹将军的衣物、手表、手稿、私人印章、纪念品等。

琼侨同胞 救亡图存

代表文物:冯白驹的怀表

海南省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南洋琼侨赠送冯白驹的怀表,怀表为铜质,金黄色,主体呈正圆形,直径5.00cm,厚约0.60cm;附盖,盖内侧有阴刻鹿形和英文“GERVINE”,应为产品标示。表盘为白色,时间刻度为罗马数字,时针、分针现已脱落。

表端附有长链表带,带两端附有小环。此怀表为冯白驹夫人曾惠予捐赠。这块看似普通的怀表,其背后还曾有过一段南洋琼侨抗日救国的感人故事,并见证过抗日战争时期冯白驹将军与其战友奋勇杀敌的经历。

1939年2月10日日寇开始了侵琼行动,国民党设置的第四抗日战区中虽然包含有两广地区的全部,但在海南岛上并未有多少军力布置,海南人民的抗战一开始就注定是孤岛抗战,难有外援。

面对着故土遭受日寇的侵占和屠戮,南洋各地的琼崖侨胞积极投入到救亡图存运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海外琼侨就纷纷建立抗日救乡社团。1939年1月28日,琼侨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琼崖华侨联合总会组织章程》,宣布“琼崖华侨联合总会”成立。

大会成立后,在香港回乡服务团的基础上,香港、越南、星洲、安南等地的琼侨儿女组建了琼侨回乡服务团,起初只有团员32人,但经过琼侨半年的组织发动,团员人数发展到200余人。

从1939年3月25日至8月底,五批团员分别成功避开日军的封锁线,顺利偷渡海峡至琼援助抗战。1940年1月,琼侨联合总会整编琼侨回乡服务团,命符克为团长。在中共琼崖特委和服务团的领导下,他们深入敌后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并为前线的军民送医送药。大概就在1939年到1940年这段时间里,琼侨回乡服务团中的工作人员将这块怀表赠予了冯白驹。

从1938年“云龙改编”后,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1938年到1940年,冯白驹领导独立队接连取得“潭口狙击战”、“罗板铺伏击战”等重要胜利。琼侨同胞将怀表赠予冯白驹,表达的是对抗日脊梁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收复故土的殷殷期盼。

另有一说此怀表原是南洋侨胞送予周恩来总理的,后总理转赠白驹将军以示嘉奖。无论是否有这段插曲,此怀表都是对冯白驹同志为琼崖抗日斗争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

在严酷的对日作战中,琼侨回乡服务团先后有100余人为抗击日寇献出生命,其中团长符克、副团长陈琴牺牲时年仅二十余岁。先烈已逝,也仅留这块怀表成为琼侨同胞救亡图存热血报国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