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抄书 【读书故事】张溥“七录”

2017-09-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1),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2).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3),日沃汤数次(4).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列传>)[注释](1)已:完.(2)已:停止.(3)皲(jūn):皮肤因寒冷而开裂.(4)沃:洗.汤:热水.[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1),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2)。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3),日沃汤数次(4)。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列传》)

【注释】

(1)已:完。(2)已:停止。(3)皲(jūn):皮肤因寒冷而开裂。(4)沃:洗。汤:热水。

【译文】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参考资料】

明代文学家张溥,年幼时天资不佳,记忆力较差。虽然还算得上勤奋好学,但读过的书,过后便忘了。他很是苦恼,曾经气得用拳头擂自己的脑袋,大骂自己是笨蛋。

不过,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较差而气馁,仍然刻苦攻读,孜孜以求。并且根据自己“笨”的特点,想出了一个“笨”办法:每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并不将它保存起来,而是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重新读。这样连续7次,一篇文章就等于读了14遍,不说滚瓜烂熟,但其主要内容总是记住了的。

这样长年累月地读书、抄书是很辛苦的,张溥的手磨起了老茧,一到冬季,冻裂淌血,钻心般的疼痛,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多年如一日地下他的“笨”工夫。他还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书斋”,以自勉自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溥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文学家,写出了《五人墓碑记》等名作,并编辑了《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有价值的书籍。

当然,我们今天介绍张溥的“七录”法,并不是要青少年朋友机械地去学习、模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不断膨胀,单凭“七录”能“录”得了多少呢?但是,我们从张溥的“七录”法中却能够得到一点启示:天资差,不足畏,天道酬勤;堡垒坚,亦不足畏,专而攻之,必能攻而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