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杨家】墓志铭“还原”杨铿其人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国威大震,"四夷宾服".贞观九年(635年),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六县.十三年(639年),以废郎州的六县地置播州.============本报讯(记者王文娟)杨铿,播州在明代的第一任土司,其重要功绩之一是请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宋濂,为杨家写家传.这为今研究播

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

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国威大震,"四夷宾服"。贞观九年(635年),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六县。十三年(639年),以废郎州的六县地置播州。

============

本报讯(记者王文娟)杨铿,播州在明代的第一任土司,其重要功绩之一是请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宋濂,为杨家写家传。这为今研究播州杨氏家族提供重要参考。22日,参考刚出土的杨铿墓志铭,专家向记者解读杨铿其人。

在挨河墓考古现场,记者看到,考古队员将横放于主墓室前的“石盒子”打开后,上方石板内侧,出现了几个硕大的朱红篆体大字:明故中亚大夫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公墓志铭。“中亚大夫,就是杨铿!”考古队员说,这与20日出土的田氏墓志铭记载相符。

据了解,杨铿于元末承袭土司。“石盒子”下方石板上,约两千楷体文字,大致记录了播州杨氏的家族史、部分土司传承关系,并重点记录了杨铿向明朝廷臣服后,为朝廷率军出征苦战的功绩等。

此前,遵义的史料上一直没有查到杨铿的生卒年,而此次墓志铭的出土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根据墓志铭上的记载,杨铿生于1352年,卒于1399年(建文元年),活了47岁。当时杨铿在外打仗,不幸死在回家的路上,由

杨氏家族的土司传承和中原许多大家族一样,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然而杨铿的继位却是来自一场“惊喜”。据记载,1370年,杨家第20代土司杨元鼎死了,没有儿子,然而播州土司总得由杨家人来干下去吧。经过决策者考察,杨元鼎的祖父杨嘉贞的兄弟杨嘉城之子杨铿脱颖而出,获得认可,接任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此时的播州土司杨氏是朝廷时常征调抵御外寇入侵的土豪强兵,俨然一方霸主。聪明的杨铿

并没有狂妄自大,他非常清楚杨氏和朝廷的武力差别。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不等朝廷来催问,杨铿即率同知罗琛、总管何婴、蛮夷总管郑瑚归顺明朝廷,向明朝廷进贡方物,交出元朝廷所授的金牌、铜章。朱元璋非常满意杨铿的表现,仍置播州宣慰使司,命杨铿、罗琛原官世袭。至此,杨铿成为了播州杨家在明代的第一任土司。

两年后,有大臣挑拨,上奏播州既然纳入明朝的国家版图,就应该每年都上贡,而且应该按2500石上纳军粮。提议遭到了

朱元璋的驳斥。朱元璋表示,看在杨铿率先归顺朝廷的份上,播州的田税由其自己随便贡献算了,不必规定所交数额,对杨铿的赞赏和信任达到顶点。

杨铿是一个对中原文化、礼仪非常注重的人,专门派杨氏子弟入京,到国子监学习,其子杨震就死在了学习的过程中。但杨铿依然不改对中原文化的景仰,还利用在京交流的机会,攀上了明开国第一文臣宋濂,请宋大文臣为杨家书写家传。这部家传,是现存的研究播州杨氏家族最实际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