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怎么死的 邓艾是怎么死的?灭了蜀国的大将竟然是个农民
邓艾,南阳邓氏之后,东汉末年沦为农民,遇到伯乐司马懿,从此开启了二十多年传奇的军事生涯,成为姜维北伐战争中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在灭蜀之战中,剑走偏锋,绕过剑阁,直取成都,后主刘禅半推半就,从了邓艾,蜀国灭亡。
邓艾是哪里人
邓艾,字士载,河南新野人,新野的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名门望族,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就是新野人,孙女就是东汉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邓绥(读 sui),当了16年的幕后老板,人称邓太后,江湖地位堪比东汉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窦皇后,不过名声要好的多。
当然,大家族里能够永载史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算一号人物的,往往都是家族中的边缘人物,近距离接触过荣华富贵,也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有着切身的感受,对功名就更加渴望,而且大家族的子弟,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良好的知识储备,成为邓艾日后崛起的重要因素。
邓艾出生在公元197年,那一年,袁术称帝,孙策找到机会,宣布私有化,不再承认袁术的老大地位;同年,张绣投降曹操,半夜突然反水,典韦、曹昂被杀;吕布、曹操相继打败袁术,袁绍得到曹操的大将军封号,辖冀、青、并、幽四州,一眼望去,到处都在打仗。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强征南阳百姓,进入汝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邓艾成了一名屯田制的农民,屯田成为一种制度,首先出现在曹操集团内部,在边疆开拓土地,迁徙一部分百姓后,和士兵一起耕种,自给自足,目的是解决边境军队的粮食问题。
邓艾作为农民,一做就是二十年,而在这二十年里,也许是军事家的本能,农民邓艾很喜欢跋山涉水,观察地形。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孙子兵法.地形篇》
邓艾与司马懿是神马关系
古代,作为一名农民,没有背景,想要出头是很困难的,刘备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主,但是凭借他的宗亲身份,辗转于几个男人之间,依旧一事无成,直到碰到了诸葛亮,而邓艾也有他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在农村,文化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民,邓艾的二十年农民生涯,终于做到了典农功曹的位置,而他和司马懿的相遇,就是在邓艾上京汇报工作的时候,洛阳太尉司马懿很赏识邓艾的才华,就征召他做了太尉府掾属,后升为尚书郎。
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战争,常常因为缺粮而终止,对于农民出身的邓艾,让士兵吃饱饭,是他上任后,第一个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就是屯田。
公元240年之后,魏国的主要战争发生在吴魏边境,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淮北、淮南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而策划这一切的,就是邓艾,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司马懿的全面支持。
邓艾的治理方针很简单,就两条:修水利、屯田。
三国志详细记载了邓艾实施屯田制后的效果: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他的相似性,在当官拼家世的年代里,曹操依靠他的唯才是举,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建立强大的魏国,而司马懿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邓艾这样的农民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也为司马家族的夺权篡位,积累了足够的人才储备。
此后,邓艾开始平步青云:
公元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
公元249年,邓艾参与了征西将军郭淮和偏师姜维,争夺羌族的战争,因功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南安太守也变成了城阳太守;
公元253年,邓艾升迁至兖州刺史,振威将军;
公元255年,邓艾成了长水校尉,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邓艾正式成为主帅,开始了与姜维长期的攻防战。
邓艾VS姜维,谁厉害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时,虚实战法就使司马懿吃了不少亏,典型的战例就是上邽之战,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率大军进攻祁山,司马懿留下郭淮和四千兵力守上邽,自己则率主力增援祁山。
没想到,诸葛亮只是佯攻祁山,主力部队绕道进攻上邽,大败郭淮后,开始轻松的割起了麦子。
“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引自《蜀书.诸葛亮传》
姜维完美的继承了诸葛亮的兵法精髓,可惜他的对手却变成了邓艾。
公元249年,卫将军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希望引诱羌胡归顺蜀国,魏国这边的统兵主帅是征西将军郭淮,在郭淮平定羌族叛乱后,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牵制邓艾,主力绕道东面,进攻洮城。
邓艾完美的预测了姜维的军事行动,无视廖化,连夜抢占洮城,姜维见事不可为,只能撤退。
此后,蜀国进入费祎主政时期,以休养生息为主,直到公元253年,费祎莫名其妙的被杀,姜维开始全面北伐,战绩当然有输有赢,却始终只能在魏蜀边境徘徊,而其中与邓艾的交手,损失最为严重。
公元256年,姜维被任命为大将军,为巩固地位,再次北伐,与镇西将军胡济兵分两路,进攻上邽。提前得到消息的邓艾,据守祁山,姜维绕道甘肃武山进攻陇西,而邓艾迅速抢占武城山,与姜维对持。
邓艾处处抢占先机,对姜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初约定的镇西将军胡济,并没有如约来到祁山,而事后胡济却被任命为右骠骑将军,可见当时蜀国内斗已经白热化,姜维急需一场胜利,于是孤注一掷。
当天连夜渡过渭水,沿山路进攻上邽,在段谷,姜维主力遭遇邓艾阻击,蜀军大败,这是姜维统兵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事后姜维自贬为后将军。
此后,姜维继续坚持北伐,而魏国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邓艾沿用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办法,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当然,这并不是说,邓艾的指挥艺术、兵家天赋要高于姜维,因为在邓艾和姜维对持的年代里,魏国占尽了优势:
凭借有利地形防守反击;无论军力、国力,魏国明显更加强悍;更重要的是,庙堂决策,蜀国正陷于内乱,而魏国,司马家族牢牢掌握了帝国权力,而且能人辈出。
邓艾是怎么灭掉蜀国的
公元262年,姜维北伐再次失败后,蜀汉国内,姜维势力彻底失势,连成都也没敢回,将大军驻扎在了甘肃沓中,第二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兵分三路,进攻蜀国。
第一路,邓艾领兵三万,出甘肃临洮,牵制老对手沓中的姜维;
第二路,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出武都,切断姜维退路;
第三路,钟会率主力十万,进攻汉中,直取成都。
其实,此时的蜀国底子还在,身在前线的姜维,也第一时间上书刘禅,希望派遣张翼、廖化驻守阳安关、阴平桥,防范魏国进攻,可惜姜维的连年北伐,不得人心,国内文臣武将没人替老姜说话,而此时太监黄皓适时添油加醋,从而使姜维的部署没有成行。
当魏国军队与蜀军交战之后,惊慌失措的刘禅才派遣廖化增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前往阳安关,然而此时已失去先机,蜀军处于完全的被动。
这里需要提一下,蜀汉最失误,也是姜维军事生涯的一大败笔,就是放弃了外围防守,包括斜谷、骆谷、子午谷,使钟会大军长驱直入,斩蜀将傅佥,收降蒋舒,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进入汉中。
汉中是进入成都的第一道防线,当年魏延经营了九年,244年,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兵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正是依靠这些关隘,成功抵挡了魏国军队的进攻,等待援军费祎的到来,而汉中一破,蜀军只能进入第二道防线。
此时,姜维再次力挽狂澜,利用虚实战法,摆脱邓艾追兵,引诱雍州刺史诸葛绪离开营地,救援后部,而姜维则率领大军,迅速通过阴平关隘,与廖化、张翼合兵,据守剑阁。
此后,钟会率领魏国主力,猛攻剑阁,虽然将姜维成功困在剑阁,但同时,魏国主力也无法进入成都。
剧情这样发展下去,钟会只能因为缺粮而撤兵,姜维利用这次胜利,重新掌权,也是指日可待,只是邓艾剑走边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走了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从阴平沿景谷道,进入马阁山,直插成都,中间还遇到了绝壁,没路的情况。
正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军队的战斗力,主将永远是关键,无论是霍去病远走大漠,还是赵奢的狭路相逢,绝境里,邓艾的做法就是身先士卒,裹条毛毯,就从山上滚了下去,硬是在绝壁上,走出了一条路。
眼睛一睁一闭,就从天而降,来到了蜀国腹心。
此时,蜀国将全部主力都压在了前线,抵御钟会的进攻,留在成都外围的,都是些世家子弟,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这家伙老爹的优良传统一个也没继承,看到邓艾的残兵,就直接带着仅有的兵力,和邓艾拼命,一个是百战老将,一个是文弱书生,结果从开始就注定了,诸葛瞻被杀,邓艾占领绵竹。
绵竹一丢,刘禅就慌了,没什么抵抗,直接就开城投降。
邓艾是怎么死的
占领成都后,邓艾迅速推出,治理蜀国的主张,效仿他的老祖宗邓禹的做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官吏,发榜安民。但是,邓艾的领导肯定不是刘秀,灭国之战,旷世奇功,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很明显,邓艾没有意识到这些。
更重要的,姜维投降钟会后,成功策反了钟会,而作为邓艾直接领导的钟会,也开始阴谋陷害邓艾,最终的结果,就是姜维、钟会,事败被杀,邓艾父子被监军卫瓘派遣田续,追杀,邓艾家族其余人员,不是被杀就是发配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