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子的故事 老莱子"戏彩娱亲"是二十四孝中的精华故事
老莱子"戏彩娱亲"的孝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为取悦年迈的父母,70多岁的老莱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那么到了现在,老莱子的孝,还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吗?还有必要推崇吗?记者采访了本土知名文化人士,《株洲文明史略》的作者、湖南省作协会员、株洲日报副刊部主任佘意明先生。
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孝顺
老莱子,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人物。楚国人(湖北荆门),出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和老子、孔子是一个时期的人物,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
老莱子非常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
"一次,父母看着年过七十的老莱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子害怕父母担忧,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宋苏舜钦《老莱子》诗:"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
是二十四孝中的精华故事
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中。《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鲁迅先生当年曾经点评过《二十四孝》,他说,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
佘意明很赞同鲁迅先生的说法。"《二十四孝》里确实是有一些糟粕,比如说‘郭巨埋儿’,在今天看来,就是愚昧的孝顺,不值得提倡。"
但《二十四孝》里也有很多精华是值得提倡的。比如,"老莱子孝行的做法,其主旨很明确,就是千方百计让高寿的父母享受到生活的愉悦,希望永远保持像婴儿和父母相处的那种令人愉快幸福的感觉,使得父母之心常驻于年轻之时,常葆青春之态。"佘意明说。
健康的孝道是大孝
佘意明认为,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孝文化应该是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的建立,经历过千辛万苦。周的祖先姬不窋早在夏朝时,因得罪朝廷被流放至甘肃庆阳一带,后代矢志不渝,终于建立了西周。这应该得益于部落成员之间的孝悌友爱,互相扶持,尊老爱幼,团结一致。因此,周建立后,特别重视孝文化。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无论儒、道,都提倡孝,企图以孝文化去重建人伦关系。老莱子的孝是智慧的,提倡不仅要赡养父母,还要让父母高兴,这种孝,也符合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佘意明说。
为什么孝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孝之道是为廉,一些当官的,如果受贿去孝敬父母,这是假孝,贪污腐败得来的钱,是不义之财。而如果为官廉洁,就不会担心进监狱,就可长久地照顾自己的父母,不让父母担心,不给父母丢脸,也不给组织丢脸,这就是大孝。
"佘意明解释道,"老莱子虽然没有去做官,但他倡导健康的孝道,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孝文化中的智慧。因此,孝道文化中的积极内容,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