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娟大眼睛现状 希望工程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今在何处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早上6点40分,收拾停当的苏明娟拎包出门,她赶着去合肥芜湖路189号--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2012年,她从银行的机构业务部调到档案室上班,已经快两年了. 苏明娟和女儿.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那双大眼睛.苏明娟也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她此后的人生也被人称为"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过去的10月23日,是苏明娟的31岁生日,而10月30日,"希望工程"走过了整整25年的光阴.从安徽金

早上6点40分,收拾停当的苏明娟拎包出门,她赶着去合肥芜湖路189号——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2012年,她从银行的机构业务部调到档案室上班,已经快两年了。

 苏明娟和女儿。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那双大眼睛。苏明娟也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她此后的人生也被人称为“一张照片改变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过去的10月23日,是苏明娟的31岁生日,而10月30日,“希望工程”走过了整整25年的光阴。

从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到省会合肥,苏明娟开启了一个普通白领的生活——工作、聚会、逛街……忙碌而充实,她还有了一个2岁多的女儿,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全力培养女儿这个“希望”之时,受惠于“希望工程”的苏明娟也没有忘却撒播更多的“希望”。

工作后,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并且规定自己每年都要捐。

“我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年都捐款一千元钱,前几年一直捐助一个姓汪的孩子,上班以后又捐助了其他孩子。”苏明娟说,她希望能把希望工程的这份爱意一直维持下去。

“大眼睛”的银行白领生活

【苏明娟很容易采访,因为她的单位地址、工作部门在网络上都可以搜到;苏明娟也很难采访,一个从7岁开始,便频频曝光的人,现在已是为人妻、为人母的职场女性,她更愿意潜身忙碌的生活。“希望工程”并未使苏明娟成为一个多么伟大的人,而是让她成为一名奔忙、充实、乐观的年轻人,这样年轻的一群人,正是我们社会的基石。】

一小时公交车的车程后,苏明娟匆匆地下车,她所在银行的旁边是包河公园,晨练的大伯大妈陆陆续续“打完收工”,谁都没认出她——很正常,很多人都见过她的照片,但却鲜有人知道她的名字,这两年,媒体上也逐渐看不到关于她的新闻了。

记者眼前的苏明娟,身着一件淡黄线衫,脖子挂了一个小挂件,和一个年轻白领没什么区别。

前一个晚上,她刚从池州回来,银行业务大检查,她带队下去检查二级分行的工作。“领导考虑到小孩小需要照顾,比较照顾我啦,平时都不太让我出差。”

苏明娟的女儿2岁多,如同所有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她的QQ空间里,几乎都是女儿的照片。

“女儿像你吗,眼睛大不?”这个问题很自然地从记者嘴里冒出来。

苏明娟笑着说:“不大,眼睛很小的,和你一样。”

女儿的幸福童年,是童年时的苏明娟所无法想象的。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的一间教室,他在寻找一些瞬间,7岁的苏明娟正在低头写字,她一抬头,解海龙的心被牢牢地抓住了。

解海龙迅速地换上了变焦镜头,当女孩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解海龙果断地摁下了快门。前后只拍了两张底片,一横一竖,那幅竖图成了经典。

那时,苏明娟正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境况,用她的话说,“全年的收入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鱼,用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

1992年,“大眼睛”的照片在国内外各种报刊上刊发,苏明娟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名人”。此后,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并于2002年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毕业后成为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的职员。

“生宝宝前我是个宅女,喜欢收拾房间,看看电影,也逛逛街。现在一切以宝宝为主,周末是全职妈妈——周六上午带她上早教课,天气好就去公园玩玩。”苏明娟说,她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状态,如同这个年纪的绝大多数年轻人,平静、忙碌、充实,偶尔又可以偷偷闲, “我很感激之前有这样别人不曾经历的过去!”

“网购吗,‘双十一’准备好了吗?”记者插了一句。

“平时也经常在网上买东西,主要还是给宝宝买奶粉和衣服。”聊起孩子,苏明娟顿时开心,“我宝宝很活泼、开朗,也很聪明,每天和她一起玩耍虽然很累,但特别开心。对她的教育责任很重,我要好好培养啦。”为了女儿,苏明娟连电视都不太看了,“因为要抱小孩,你知道小孩子不能老看电视的。”

“以后我会带着我的孩子去捐款”

【如果苏明娟最初对别人的帮助是被感化,今天她对贫弱的扶助则是自发的。她愿意“希望”有一种传承,只有这样,后来的金寨人才有好的未来,孩子们的未来,是这个时代的未来。而人人都愿意勇敢做出“一点”,它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助学。】

如今,苏明娟和“大眼睛”照片的拍摄者解海龙还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苏明娟生女儿时,解海龙夫人还给孩子包了红包。“我和解叔叔经常有电话联系的。”苏明娟说。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张“大眼睛”的照片,就没有苏明娟和之后更广为人知的“希望工程”。

不过,这张让苏明娟改变了命运的照片,也曾经给了她一些烦恼。

多年前,苏明娟曾说:“自从解海龙叔叔拍了那张照片后,我就没有安宁过。这也许对大家是件好事,但对我却不全是这样。之前我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可是突然暴露在大家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要经过仔细思考。”

“如果还能选择一次,还愿意做那个大眼睛吗?”当记者再次把这个问题抛给她。

她说:“我当然愿意当‘大眼睛’啦,有了那幅照片,许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得到了帮助,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多好呀。也给社会减轻了负担是不是?我那些小烦恼现在都不足挂齿啦。”

外界的帮助,让苏明娟决心去帮助更多的人。大学期间,她曾组织同学去金寨县另一个贫困村支教,那个时候,孩子们上课的条件仍然非常差,教室四面通风,只有一个破屋顶。

这些经历,让她更加体会到了自己的幸运,大学期间,苏明娟曾致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诚恳地要求自行退出中国青基会对她的捐助计划,以便帮助其他人。

如今的苏明娟,已经把对别人的帮助转化成一种自发行为。她说,“希望工程”给了她经济上的资助,更给了她助人自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我现在虽然参加希望工程的活动比较少了,但是只要是需要我做的、邀请我的公益活动,我都会抽出时间尽量参加。我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每年都捐款救助大学贫困新生。”

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也透露了这样的信息:“苏明娟每年都会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来一趟,把资助金交给我们。”谈到苏明娟不愿接受采访时,这名工作人员也表示理解:“她拒绝过很多媒体的采访,要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她有她的生活。”

苏明娟的命运改变了,她的金寨老家的孩子们的境况也在改变,然而苏明娟希望他们更好,“老家现在条件改善了很多,孩子都有学上。许多父母出门打工,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容忽视。也有个别家庭负担不了孩子的高中、大学的学杂费。”

“以后我会带着我的孩子去捐款。”苏明娟想把这份爱意传承下去。

同样的传递,也发生在解海龙身上,2006年,那张“大眼睛”照片拍卖了30余万元,解海龙一分不留,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取名“大眼睛”希望小学。

希望工程·数字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长期实施“希望工程”。

截至2013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97.57亿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490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8335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20604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5959套,配备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924个,配备快乐美术教室320个,配备希望工程电脑教室926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电影放映设备565套,建设希望厨房2850个,培训农村小学教师近8万名,建设希望社区5个,建设希望医院22所,建设希望卫生室507个。

==========

“如果没有希望工程,我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我和数百万贫穷家庭的孩子,都因希望工程而改变了命运。”中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苏明娟说。


1991年5月的一天,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读小学一年级的苏明娟正在专心听课,她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闯进了正在学校采访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的视线。于是,当握着


铅笔的苏明娟再次抬头凝视黑板时,解海龙迅速摁下了快门。这幅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李万是资助苏明娟上学的第一人,他将自己微薄的津贴攒起,每学期都会寄给苏明娟100元,直到小学毕业。

“读中学时,很多好心人都给予过我帮助,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钱寄来了,有的大学生把打工钱也寄给了我。天津一名退休老人每年过节都给我寄糖果和生活用品。”回想起这些,苏明娟充满了感激。

2002年9月,苏明娟考取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2005年毕业后,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回报社会是一种义务。”苏明娟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大学期间,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卖报纸,将挣来的钱捐给希望工程;2006年,她拿出1000元工资,捐给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很多公益活动现场,都能见到苏明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