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功案件引发的思考 “黄克功案”始末及其引发的思考【3】

2018-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就在黄克功被推向刑场时,一匹快马很快送来了一封信."毛主席的信!"像风一般传遍会场,黑压压一片的人群中禁不住引起一阵小浪打来似的骚动.黄克功在会场边也听到了.他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面露一丝喜色.他比任何人都关心这封信.也许生死悬念,就在这一纸书信上可能会发生瞬间变化.大会主持人招手让黄克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为信中建议要当着黄克功的面向公审大会宣读.雷经天同志: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到.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

就在黄克功被推向刑场时,一匹快马很快送来了一封信。“毛主席的信!”像风一般传遍会场,黑压压一片的人群中禁不住引起一阵小浪打来似的骚动。黄克功在会场边也听到了。他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面露一丝喜色。他比任何人都关心这封信。也许生死悬念,就在这一纸书信上可能会发生瞬间变化。

大会主持人招手让黄克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为信中建议要当着黄克功的面向公审大会宣读。

雷经天同志:

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到。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

因此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

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的自己行为决定的。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抚恤。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听完毛泽东的信,黄克功悔恨地低下了头。随即被枪决。

这枪声向陕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显示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法制的公正性,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借机造谣中伤共产党的企图,极大地提高了边区司法工作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信。既维护了革命纪律,教育了根据地军民,巩固了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又挽回了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全国人民更加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广大进步青年仍络绎不绝地奔赴延安,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毛泽东坚持让公开审判,此中蕴含深意:这不是审判一个黄克功,是全民、全国在审判我们延安政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要带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后来,毛泽东在谈起此事时说:“这叫做‘否定之否定’。黄克功枪杀了女青年,这是一次‘否定’,给共产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们枪决了犯人,否定了他,在群众中又挽回了影响,使群众更拥护我们了。”

当远处枪响之后,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向大会作题为“民主、法制与共产主义的恋爱观”的重要讲话。他说: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很不容易清除。在恋爱、婚姻及家庭阿题上,尤其是这样。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买卖婚姻等,一直是革命与妇女解放的课题。

大家应该读一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的有关论述。在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上,要注意重视政治与生活两个方面的协调……爱人与夫妻,第一应是同志关系,在政治上互相帮助。

新社会的新女性,已不是男人的奴隶、工具和私有财产……黄克功自恃有功,无视刘茜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应受到法律制裁。任何领导人、干部、战士与群众,在法纪面前都是平等的。

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党的机关报《新中华报》在1937 年10 月14 日第一版头条报道了10 月11 日公审黄克功大会的详情。担任审判此案的公诉人之一的胡耀邦,也在“抗大”校刊《思想战线》上发文阐明公正公开审理此案的意义:“必须使我们全党知道,执行纪律也是教育形式的一种,如果我们开除了一个坏分子,不但不会使我们的队伍减弱,相反的只有使我们党、我们的队伍更加强健起来!”

此案处理后,毛泽东还在“抗大”特意作了一场“革命与恋爱”的讲演,提出了革命青年在恋爱时应遵循的“三原则”: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自愿的原则。他要求大家从“黄克功案”中吸取教训,要严肃对待恋爱、婚姻、家庭问题,要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情操,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此后,毛泽东多次提到此事,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居功自傲、贪图享乐、欺压群众是万万要不得的。

此案公正办理,不仅在抗大、延安,而且在广大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也产生了强烈反响。人们称赞共产党、八路军公正无私,纪律严明,真是了不起。就连那些一开始借此案拼命摇唇鼓舌、大做攻击文章的反动报刊也哑口无言了。民主党人李公朴评价此案件的审判时说:“它为将来的新中国建立了好的法律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