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遗墨赏析

2017-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张学良将军和他的结发夫人于凤至是一对极具传奇色彩.佳话流芳一世的英贤伉俪.综观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可谓是叱咤风云的少帅,并已定论为为民族大义而"兵谏抗日"的"千古英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熟知,有着雍容大度的结发夫人于凤至在关键时刻都陪伴在张将军的身边,与他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起着任何人也不可替代,且显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更少有人知道,这位张于凤至夫人的自身气质与才华连同她的名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响誉东北各界,被世人称为新一代才女.在于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张学良将军和他的结发夫人于凤至是一对极具传奇色彩、佳话流芳一世的英贤伉俪。综观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可谓是叱咤风云的少帅,并已定论为为民族大义而“兵谏抗日”的“千古英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熟知,有着雍容大度的结发夫人于凤至在关键时刻都陪伴在张将军的身边,与他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起着任何人也不可替代,且显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且,更少有人知道,这位张于凤至夫人的自身气质与才华连同她的名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响誉东北各界,被世人称为新一代才女。

在于凤至现存留人间为数有限的遗墨中,有一幅为《东北人物志》题写的序言,格外引人注意(双击画面,字迹变大)。这是于凤至在1929年应《满洲报》社长西片朝三之邀而题写的。这篇序言洋洋洒洒四百余字,文章一气呵成,内容意境深远。

文字用行书写就,笔锋刚劲,毫无脂粉之气。清秀中透出刚劲,潇洒里又蕴含几分俊逸之气。该书主编武南阳爱其字,采用手写稿影印而成,故为世人留下了一篇书法佳作。由于于凤至遗墨很少示人,这篇佳作更弥为珍贵。

于凤至这幅照片是在《东北人物志》首次刊登,并一直流传至今,是最能体现于凤至神韵的一幅佳照。照片上的于凤至娥眉凤眼、苗条秀丽、端庄大方的高雅气质,与她俊逸娟秀的题字,语法流畅的文章相呼应,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至今仍能为我们所欣赏和赞叹。

《东北人物志》是由《满洲报》编辑出版发行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志书籍。《满洲报》创刊于1922年7月24日,社长为日本人西片朝三。该人是报界有名的经营者。因为《满洲报》是中文版报纸,发行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国人。

因此西片朝三制订的办报宗旨是,“中文报纸要迎合中国人的心理,不能骂中国人”。并且基本上是聘请中国人任主编和编辑。在“9.18”事变前,一般编辑的爱国思想可隐约闪烁于字里行间,故在经历了两次直奉战争和郭松龄事件后,仍能循序发展,在东北有一定的影响。

1925年该报报道过张学良,通过采访和接触,该报对张学良和于凤至有一定的了解。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于凤至也在东北的政治舞台上暂露头角,她的人品和才气逐渐为大家所接受。这也成为西片朝三特邀于凤至为此书作序的重要原因。

于凤至接到邀请后,正在天津旅途之中。她看到这部在当时来讲是一部巨著的规划后,深有感触。她认为这是一件对培养东北地方人才,倡导人类文明之沟通极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欣然提笔,写下了四百余字的序言。全文如下:

从古一代人才之盛衰,恒视其环境之不同而各异。盖富厚者习于安乐,罔知进取。而贫困者又恒汲汲于衣食,不克深求,于人才两俱不利。惟物质羡余患难不绝之世,虽有衣食之奉而精神激荡,无宴安鸩毒之忧,人才乃得以辈出焉。

我国东北数省,幅员广大,特产丰饶,可谓天府之国。同时强邻环峙,祸患相寻,居是邦者无不临深履薄之感也。自先大元帅镇治以来十有余年,内修政轨,外睦友邦。兴学校,育人才,莘莘者日新月盛。现司令长官汉卿,夫子继其业,治军牧民而外,尤以为国作人为职志,日昃不遑,孜孜罔懈。

凤至久侍帷幄,知之最详。东北人文蔚起,盖由来者渐矣。大连满洲报议论正大,夙为舆界白眉,其社长西片先生尤能洞明大义,以东亚和平中日亲交为宗旨。

今有东北人物志之编纂,一则留心我国人才之消长,一则以人类为感情的动物亲善之根本在乎人与人之间有互相谅解,人物志之发刊即谅解之先导欤。书成有日,西片社长以书来征序于余,余愧不能文,但于本志发行之意义深表赞同,因简单掇数语于篇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