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裘法祖学长:一代宗师耀千古 同济精神永传扬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家.我校校友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8时46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按照裘法祖院士治丧委员会的安排,裘法祖院士遗体告别仪式6月18日上午9时在同济医学院体育馆举行.本网特刊发由江鸿波老师撰写的文章,深切缅怀素有"同济双璧"称谓之一的裘法祖学长--惊悉裘法祖院士驾鹤西去,心里非常难过,裘法祖学长的音容笑貌久久不能忘怀.原本像我这样的无名后辈是没有资格来写这样的纪念文章的,但是,对于大师的景仰,让我抑制不住,谨以

编者按: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家、我校校友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8时46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按照裘法祖院士治丧委员会的安排,裘法祖院士遗体告别仪式6月18日上午9时在同济医学院体育馆举行。本网特刊发由江鸿波老师撰写的文章,深切缅怀素有“同济双璧”称谓之一的裘法祖学长——惊悉裘法祖院士驾鹤西去,心里非常难过,裘法祖学长的音容笑貌久久不能忘怀。原本像我这样的无名后辈是没有资格来写这样的纪念文章的,但是,对于大师的景仰,让我抑制不住,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敬爱的学长,表达一位后辈学生对于大师的怀念。得闻裘法祖院士的威名,始于中学时代了,但得以面见裘老却是我作为同济人之后的2005年。

那时,作为百年校庆筹备的一档内容,我们到武汉采访知名校友,裘老自然是最为重要的采访对象。我们在同济医学院的会客室里刚坐下,裘老就拄着拐杖进来了,第一句话是“学弟学妹们好啊!我来晚了。”其实他并没有来晚,他一生严谨求实,严于律己,绝不可能迟到的。我们之于裘老,比他的孙子辈可能还小,但是,他仍把我们亲切地呼为学弟学妹,让我们感动不已。裘老对于母校的一往情深,可见一斑。在随后的2个多小时里,裘老用他带有浓厚杭州乡音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他当年在同济大学和德国求学的故事,以及他在同济医学院服务70年的故事。
2007年5月26日,裘法祖教授百忙之中回到上海母校参加校友大讲坛,祝贺母校百年华诞。

事先没有通知,到了中午才得知裘老要来,而且还将为同学们做场报告。期待已久的大师,仰慕已久的“巨星”,在同济校园,顿时成为热点。讲座前1个多小时,报告厅已经座无虚席,闻讯而来的后来者只能在所有能搁脚的地方抢得一席之地。当裘老走进报告厅时,全场起立,为这位备受尊敬的大师,为这位同济的旗帜热烈地、久久地鼓掌。我看见,许多同学的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
裘老给同学们作了近3个小时的报告,精彩的讲演数度被热情的掌声打断。裘老讲座的题目我至今难忘,叫做“做人、做事、做学问”。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作了这样的演讲,他更用自己一生的实践,诠释了这样的格言。
裘法祖院士学术渊博、医术精湛,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裘法祖学长医德高尚,淡泊名利。他把自己获得的10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基金。他教育外科医生三知: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他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200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
关于裘老的故事和传奇有很多很多,就在他去世前不久,裘老还亲自参与救治来自地震灾区的病人。据武汉的媒体报道,2008年5月27日,94岁的裘法祖院士住着拐杖来到同济医院,为该院接收的四川重症伤员进行会诊。

当天下午2时50分,裘老提前10分钟出现在外科1号楼13楼的会议室,他选择一个离灯箱最近的地方坐下,以便近距离看患者片子。在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收的灾区伤员中有4个人的情况比较棘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6岁,他们的病情需多科专家联合会诊。如16岁的北川少年杨颖旭,一直被中央电视台追踪报道,在北川县职业技术中学上学的他,地震时被压在了废墟下,经过99个小时被抢救出来,但因右下肢坏死,只能截肢,距离他截肢已经8天了,仍有多处骨折,病情较重,杨颖旭的右下肢截肢处皮肤有发黑坏死现象,B超也显示孩子窦性心律过速,担心心脏问题影响手术。裘院士说“肢体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他才16岁。

”听完每位专家的介绍,裘老建议:“手术不宜马上做,手术时心内科专家要在旁边观察,并尽可能为他以后能行走做好准备。”随后,裘老还建议为一位71岁的婆婆成立治疗小组,因为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致命的胸腔积水,也可能导致瘫痪的脊髓压缩。约1小时的会诊结束后,裘老仍坐在原地不动,将4位伤员的病情一一回忆,又特地交待了些治疗中要注意的小问题,这才放下心……
裘老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成绩卓然,殊荣无限,然而,裘老曾对大家说,“我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最让我看中的,是当年***颁发的‘医学风范终身成就奖’”,因为,直到2008年裘老逝世时,全国仅有3人获得了该项荣誉。而裘老之后,再无他人。


裘老从18岁进入同济大学,其间曾有10年留学德国和在德国工作的经历。1945年当中国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德国时,裘法祖决定回国。就在回国的轮船上,一个乘客突然精神病发作,把另外一个乘客刺伤,肝脏破裂。在千钧一发之时,身着白西装、白皮鞋的留洋医生裘法祖,勇敢地站出来。虽然船上没有什么医疗设备,但是,凭着过硬的医学专才,裘法祖把那个伤员抢救过来了。一时间,裘法祖成为传奇人物。一下船很多记者和群众都围拢过来,很多医院负责人站在码头上,准备请裘法祖去,但他都没有答应,他径直回到了母校——同济大学。从此,裘老再未离开过同济。1952年,裘法祖、武忠弼等人,跟随同济医学院的其他前辈们,一同迁往武汉,白手起家,让“同济医学”的旗帜在鄂楚大地上高高飘扬。


在武汉同济,裘老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就是这样的泰斗,至死都和夫人裘罗懿居住在5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学校曾经多次请求为其更换大一点的房子。但裘老总是说,还有很多人比我更需要房子,让给其他人吧。
熟悉裘老的人都知道,裘老把他的夫人昵称为“妈妈”。关于裘老的爱情,已成为一个传奇。当年,裘法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在柏林的一家医院做医生,医学院学生裘罗懿被裘法祖的风度所折服,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几年以后,裘罗懿不顾家人和政府的反对,毅然放弃德国国籍,选择了当时被纳粹分子视为劣等民族的中国人,裘罗懿是第一个嫁给中国人的德国人,当时由***总理亲自批准其加入中国籍。

及到老年,裘夫人身体欠佳,裘法祖总是对其悉心照料,虽然裘法祖也腿脚不便,但为裘夫人端茶递水,事必躬亲,不忍佣人为之。呼其为“妈妈”,照顾如“囡囡”,人间大爱,感人至深。
裘老一生,桃李满天下,当吴孟超院士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口必称裘先生,两人师生兼朋友情谊,近60年,历久弥坚。
生于西湖,长于黄浦,求学莱茵,服务东湖,做人做事做学问,光耀同济七十载。
著作等身,桃李满天,法祖华佗,三知三乐,济人济世济天下,德炳中华数百年。
2008年初,同济人痛失武忠弼教授,今日,我们再失裘老……呜呼,哀哉!我们相信,同济学子定会接过学长们的旗帜,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让同济的风帆挂得更高,同济之舟驶得更远!
安息吧,学长。走好吧,裘老!
(晚生江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