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晁恩祥 记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专业首席专家晁恩祥
1962年,晁恩祥与夫人王秀珍被分派到内蒙古中蒙医院做住院医师。内蒙古,是蒙古族人聚集地,也有大批汉、回同胞,当时并不像今天这么发达。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消晁恩祥夫妇服务于人民的信念,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在那里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在难忘的内蒙行医生涯里,晁恩祥逐渐熟悉了中医临床及中医四诊、八纲编写讲义、辅导,辨证论治。辽阔苍莽的内蒙古大地,到处留下了晁教授行医问诊的足迹。
1966年、1967年春节前后,他两次下乡到呼伦贝尔参与防治克山病。期间参加函授教育,参加创办了《内蒙古中医药》杂志。1971年,他参与大搞“呼吸四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开始关注中医内科呼吸病专业的临床诊疗,逐渐确定了他以后的医、教、研方向。
尽管远离家乡,但是在内蒙古基层的工作仍然让晁恩祥感到愉快,“与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朝夕相处,感受到的是一种付出的快乐。”
回忆起那段时光,晁恩祥感慨地说,“是内蒙古锻炼了我,培养了我。”
结缘中日友好医院
大学的培养,内蒙古基层的锻炼,边带学生、边讲课、边医疗的经历提升了晁恩祥的临床水准。1976年,晁恩祥来到北京西苑医院参加全国中医高级研究班,听取多位全国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他也通过这次研究班更加重视临床,养成了多临证、多思悟、多钻研的习惯。
1984年,在中日友好医院时任副院长印会河教授的邀请下,晁恩祥正式调回了阔别多年的北京,担任中医处首任处长。两年后回到肺脾科。
回京后,晁恩祥自感身为一个高年的中医师,不仅在临床水平上,在学术研究上也应不断提高。他在临床之余参加学术会议、科研协作组,独立承担课题。1988年,他开始带研究生,1993年升为博士生导师。医术和科研上精益求精的晁恩祥相继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教授,还承担了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带教的任务。
虽然主修中医,但是对于西医,晁教授并不排斥,尤其是在科研方面,他认为中医科研要有中医特色,也要有意识地与西医连接,特别是病名、检测手段的连接。
为了与西方先进医技相互借鉴,晁教授作为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药专家,多次出国访问讲学或指导医疗。他曾经两次赴日学术交流,一次赴日出诊,两次前往澳洲,一次到美国,并多次到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医事活动。在当地,不仅为患者出诊,在医院讲学,也大力推动了当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与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
从医50余年,晁恩祥教授从未离开过中医临床,在他手下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2003年抗击SARS、2009年甲型H1N1流感盛行时期,晁老参加防治方案制定、会诊、学术讨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1月,晁恩祥到广州参加了SARS病人的会诊。随后他又作为抗击SARS的专家参加了国家卫生部门对SARS治疗方案的制订。“凡是有关研究SARS的重要会议我几乎都参加了”,晁恩祥说,“SARS期间,从早到晚分析病情、会诊,忙个不停。”
“我本身是研究呼吸疾病的,SARS发生以后,我义不容辞地上了防治传染病的第一线。”晁恩祥说。
而在2009年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晁恩祥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制定中医药预防方案和国家、北京市和院内各级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分别针对预防流感、流感发热和流感咳嗽患者,制定了流感1号、2号和3号方药,广泛应用于广大流感患者,为疾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SARS和晁恩祥擅长治疗的呼吸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是个专攻肺脾疾病的专家,对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以及脾胃病的治疗,不仅有独到之处,而且疗效也被医界公认。他指导研究的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在国内可以说是无人匹敌。
“咳嗽变异型哮喘不是一种新病,只是过去医生重视不够,混同于一般性咳嗽来治疗,收效欠佳。”他说:“咳嗽型变异哮喘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慢性气管炎,咳嗽、吐痰,伴有咳喘,它是由气道过敏引起的,也有因感冒、过敏因素诱发。
”有一位领导,咳嗽经年,尤其是作报告讲话,咳嗽得更厉害,就怕给领导汇报工作。得知晁恩祥专治这种咳嗽之后,利用来京开会的机会,找到晁大夫要求中药治疗。晁恩祥给他治疗了一段时间,结果多年的顽疾在经中草药的治疗调理下慢慢消失殆尽。
还有一位医生的母亲,因咳嗽在外治疗了五个月,打针输液花了一万多元,一直没有什么效果。晁恩祥检查后认定其属于变异型咳嗽,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过敏。便给开了三副药,结果很快有了效果。接着患者又吃了几副药,居然好了。“一百多元治好了一万多元没治好的病,中医真神。”患者用亲身体会对中医药的效果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两个人的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通过他的有效治疗,验证了他的方案的可靠性:从变异着手,因证施治是治疗咳嗽型哮喘的一种新途径。
晁恩祥说,现在每出门诊都能接诊不少患者,在治法以疏风宣肺止咳化咽为主的前提下,随证加减药味,疗效非常可观。有关诊断和治疗方法,晁恩祥和他的学生已经发表在诸多医学杂志上,让大家共享这一成果。
紧抓临床 学习不止
晁恩祥教授多次谈到,“多种多样的临床病人和病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西医科研推动临床相比,中医更多地是从临床实践寻找科研点,去思考、分析,因而进一步做科研一定要结合临床,从中找问题,寻求答案。”临床在晁教授眼中,是至关重要的神圣任务,“只有多参与临床、多接触病人,积累知识经验,才能从中体会到医者的乐趣,体现医者的价值。”
晁教授始终强调一定要结合临床去探索、研究,从临床观察中寻找科研闪光点。历代中医名家无不看重临床观察,进而逐步总结出理论与临床经验和处方。“如今我们要比古人接触的病人更多,可供参考、借鉴的文献更丰富,因此,理应有自己的成果。”“同时,要教学相长,搞科研不应与中医脱节。师徒要相互切磋。”晁教授经常把自己的临床体会讲给学生们,并希望他们注重创新。学生们的思考或提出的问题,也让他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多年的行医生涯,晁教授在中医学界树立了相当的名气,但他并没有停止学习创新的脚步,他说:“任何科学都是不断发展的,中医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要读书求识,崇尚临床,思悟成习,总结求进。”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晁教授依然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习惯,“我现在每天迎着朝阳出行,伴着夕阳回家,只求有个好身体,继续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