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怎么读 范蠡文种之间有什么故事
范蠡的蠡怎么读
范蠡从小便博览群书,虽出身贫苦之家却有着治国救民的大志,因厌恶楚国的黑暗统治,便投奔越王。范蠡是为伟大的政治家,成功帮助越王勾践重建越国,后功成身退,过着隐居生活,四处经商,几度成为一方富甲,后又以钱财救助贫困家庭,因此成名天下。
范蠡画像
但是关于范蠡的名字,却有很多人不会读,或者读错,今天就来介绍下范蠡的“蠡”字该怎么读和代表着什么意思吧。
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不仅很多人不会,也有不少影视作品所呈现的也是错误的读音,有人以为“蠡”是为“yì”,也有人称之为“yáo”,更有电视剧《争霸传奇》中演员说的是“ní”。其实以上说法都不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所有的读音有时候不止一个,其所代表的意思也不止一个。
首先范蠡的“蠡”是“lǐ”读第三声的,多用于人名,在字典中这个读音的注释便是春秋时期的范蠡(lǐ),也有现代散文家陆蠡(lǐ)。也用于地名,读第三声,正如现在河北地区有一个县城为蠡(lǐ)县,传说是因为范蠡离开越国后曾经去过那里而出名的,还有在江苏无锡市有一个地方为蠡(lǐ)湖。还有一个动词意思为虫蛀木,指东西将要磨损断掉的样子。
其实“蠡”这个字是多音字,其中一个读音是“lí”,读第二声,它所代表的意思有瓠瓢,也有指贝壳、螺号的意思。“蠡”还有一个读音便是“luó”,是一个通假字,通“蠃”,是为一种寄生蜂。
范蠡文种之间有什么故事
范蠡和文种相识楚国,那时文种前往楚国任职,听说范蠡颇有才能,便想要相见,而他人说道范蠡为人疯癫不值得相见,但文种却认为有才能之人方以疯癫饰之,故不理会,便与之相见。
文种和范蠡话剧剧照
一开始范蠡与文种相见,蓬头垢面,十分邋遢,衣着破烂,蹲在狗洞对文种以狗声吠之,文种毫不在意。次日,范蠡换了一身新衣服在家等待文种的光临,果然文种登门而来,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此次事件则被后人称为“范蠡狗洞遇文种”。
后来楚国政治腐败黑暗,范蠡等有才之人皆得不到重用,范蠡和文种眼看自己的抱负实现不了,便相约离开楚国另投贤明,于是两人投奔越国,后成为越王的左膀右臂。
范蠡和文种在越国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为辅助勾践雪耻灭国之辱重振国风,先后献计于他,文种更是为勾践出了复国的七条策略。在他们的辅助下,越王成功洗刷耻辱,灭了吴国,称霸一方。
而此时范蠡正确的认识到越王勾践的心思,复国之功乃是他们大臣占有,便在朝政稳定时必回灭了他们,遂范蠡偷偷逃走,离越国而去。走之前还给好友文种留下信件告诫其择日而走,避免杀身之祸,但是文种没有听取,而是称病不上朝。
于是勾践便带着宝剑来到文种府邸,对他说,他当时进献的七条策略,如今只用了三条便得以复国,接下来的四条他就前去代替勾践的先人打败夫差的先人吧。于是文种无奈自杀而亡,可惜一代贤才却没有正确认识到友人范蠡所提出的“鸟尽弓藏”的道理。
财神范蠡经商举措有哪些
范蠡被民间称为是文财神,以财神之位供之。出生贫寒的范蠡成功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也成功凭借其精明的经济头脑跻身于富翁行列,所得之财曾数次散尽救助贫困之人,因此成名天下,被世人认为是位善于经营理财之人,也是位能广散钱财的仁者,故将其奉为文财神。
陈坤饰演的范蠡剧照
范蠡的经商之道为众人所敬仰,其对于商业的发展很有见解,商人之财取之有道,被称为“陶朱公”,后来也有用此形容有财富之人。范蠡艰苦创业,所得财物毫不吝啬捐献出去,作为一名能赚钱又能散尽济众之人,范蠡深得民心。
本是越国复国的第一功臣,但是深知越王勾践是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之人,便放弃高官厚禄,辞官而去,这是范蠡第一次散尽钱财。
范蠡到齐国之后,没有很多钱财,便带着家人投入耕种事业中,了解当地气候,在他人不济之时,范蠡还会给邻居他们赠送自己的粮食。于是没过几年,范蠡财产激增,名气之大得到齐国人仰慕,任其为宰相,范蠡深知这达到自己最高地位,不能多待,避免不祥之事,遂散财辞官而去。
于是范蠡选中交通便利,货物流通的中枢地段定陶,定居于此,开始了他的经商路途,他以牲畜开始自己的贸易路,利用更好的牲畜喂食,使其牲畜肥硕灵活,甚有市场,因此开始渐渐达到财富过万,为陶朱公,这次散财以救子。
范蠡面对财物犹如身外之物,取之有道,散之不惜。
春秋末年范蠡经商的故事
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负起于越国也终于越国,帮助勾践灭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后,深知功高盖主的危险便辞官而去。范蠡学识惊人,博览群书,学识广泛,对经商之道很有见解,颇有远见,卓尔不凡的经济活动使范蠡家财万贯。
洪尧饰演范蠡
范蠡一开始离开越国到了齐国之地,在这里赚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渐名声渐大,不凡的经济头脑被齐国人看中,便进宫当了为期三年的宰相。这次也依旧是范蠡主动提出辞职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实属不易,为免祸事便离去。
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后人为纪念范蠡称此地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张掌握时机,把握现有资源,通过交换赚取利润。
一次范蠡到一个镇上经商,这里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后,留下的大湖,遂百姓于此居住,安居乐业。范蠡很快发现当地盛产核桃、野味等山货,由其缺少食盐、日用品等,范蠡由此发现商机,便高价收购当地山货,经过分类等将这些山货售往各地,而后再回购食盐等物品卖到此地,一来一往,范蠡赚取了很多。
故这个行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学习,带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该地百姓的供货的积极性,渐渐的人们都变得富有起来。范蠡的生意经,不仅能使他自己变得富裕,也很好的带动经济发展,与民同富。
范蠡经商传奇故事解密
范蠡是我国的商圣,在经商之道上很有见解,颇有才能,本是勾践身边的谋士,辅佐其雪耻复国,成为一大功臣,后识时务为俊杰,弃官从商,走上以财济众的道路,为后人瞻仰。
范蠡雕像
范蠡在经商上颇有自己的见解,也正是因为他拥有独特的经济头脑使其成功赚取万贯钱财。范蠡发现在买卖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计量之物,很多时候不能做到公平买卖,于是便产生了制造一种可以计量的工具。一天回家途中,范蠡发现一位农夫打水的方式,一边用木桩竖立在井边,一根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另一头则吊着木桶,另一边绑着石块,这样一上一下,既方便又省力。
于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杆秤,利用吊盘、细绳和鹅卵石,还因此花了数个月思索出标记的东西,以此为计量单位,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还为了避免贪利的商人缺斤少两,加上“福、禄、寿”的计量单位,以此来告诫他们,于是这个秤便流传至今。
且说粮食一直是最大的销售市场,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粮食收获的规律,根据每年的季节气候来判断产量,因此范蠡就在丰收之时大胆收进粮食,收进的粮食也不怕囤积,等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就尽量抛售,也不怕没有进货机会。这样一来范蠡不仅腰包大涨,也抑制了物价夸张浮动,使农民不被丰年和灾年影响过大。
伍子胥和范蠡谁更厉害
伍子胥和范蠡本均是楚国人,二人皆因为出国政治昏暗,官府腐败便另谋高就,伍子胥投靠的是吴国,范蠡投靠的则是越国,从此本无交集的两人便变成了敌对关系,各伺其主。
伍子胥画像
伍子胥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文武双全,甚有谋略和胆识,但因楚太子的污蔑,他的父亲和兄长均被楚王所杀,而一代忠烈伍子胥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被迫出逃吴国,得吴国公子相助,不仅收留了伍子胥还为他报了杀父之仇,于是伍子胥便死心塌地的留在吴国报恩。
范蠡则是因不满楚国政治腐败,且一身学识不被重用,灰心之下携友人文种投奔当时广纳贤士的越国,成为勾践手下。勾践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不听取范蠡意见情意攻击吴国,遂落下会稽之辱,只能忍辱成为吴国奴仆,向吴国求和保国。
而伍子胥预见勾践的反逆之心,屡劝吴王夫差应斩草除根,不应收勾践,但夫差不听取其意见。遂在这段时间内,范蠡一直为勾践准备复国之事,出谋划策,投夫差所好,迷惑他的心理,还献绝世美人西施动摇他,使其荒废朝政。而伍子胥深知吴国将灭,遂先将儿子托福给齐国友人,自己则再劝说,后被小人诬陷,被夫差所杀。
一切如伍子胥预料,其死后十年,吴国灭,越国复出,而范蠡也因“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离开越国,后凭借超群的理财能力成为天下闻名的富翁。传闻范蠡曾在齐国找到伍子胥的儿子,不仅赠其钱财还教其致富之方,使其成为富甲一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