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屈原 关于屈原的故事的介绍

2018-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卜居是屈原的作品吗<卜居>虽然出自<楚辞>,却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屈原的作品,而是在屈原死了之后,楚国的人们很想念他,为了纪念他而写的.屈原卜居图<卜居>编纂了一

卜居是屈原的作品吗

《卜居》虽然出自《楚辞》,却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屈原的作品,而是在屈原死了之后,楚国的人们很想念他,为了纪念他而写的。

屈原卜居图

《卜居》编纂了一个屈原询问卦象的故事。在屈原被流放了好久之后,终于有一天去找人算命,问算命师说自己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这样子做到底好不好,一连问了八个问题。屈原问问也就罢了,还拿一些美好的事物和不美好的东西举例,最后成功的把占卜师给说服了。占卜师站到了屈原一边,说顺从本心最好。

毫无疑问,屈原是忠诚于君王的,也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的。司马迁书写历史,对屈原尤其的能够产生共鸣。因此,司马迁在描述屈原的故事中丝毫的不吝惜笔墨。再加上后人或真或假的添加记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屈原。

《卜居》屈原,虽然不是屈原写的作品,却把屈原的政治理想描述的分毫不差,用词也很华美,是楚辞的辞藻,中心思想也能发人深省,是一篇值得阅读的好文章。尤其是它向我们介绍的屈原,在它的字里行间,屈原放佛活了起来,有血有肉,他也会抱怨,也会清高自傲,不再像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那样孤芳自赏无人怜惜。屈原太可爱,他的主张又太理想化,失败是必然,我们要学会的是向作为失败者的屈原致敬。

《卜居》屈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屈原。

关于屈原的故事的介绍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

屈原剧照

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纪念屈原的诗有哪些

屈原生于“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战国末期,七国割据,正是门客和贤人的用武之地。最初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屈原,最后却以文人的身份闻名于世。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离骚》,还是初次拜读的《九歌》都能让我感受到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屈原画像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九歌·云中君》里有他深深的叹息和无奈。一生经历三代君王,两次被流放,每每不得志,偶被重用也因小人谗言而被疏远。就是这样一个满腔热血的贤良之人,在被贬后写下一篇篇不朽著作。

《九歌·云中君》是他在被流放江南时所写。被小人诬陷,被楚王疏远,被流放江南远离故乡亲人,屈原颠沛流离辗转于沅湘水之间,比起身体上的苦,心里更苦。想他当时是何等的凄凉,满脸愁容,孑孓一人走在江边,耳畔却是欢快的祭神乐歌,身后是曼妙的祭典舞姿。他听得到那其中饱含的喜悦和希望,却没有办法全心沉浸其中。闭上眼,脑海里满是庙堂之高的社稷大事;睁开眼,面前是涛涛的江水和自己浮萍般沉浮的命运。

屈原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写诗,既然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那就付诸于想象吧。他把自己的理想,追求的完美全写进诗里,借神仙之手书写奇迹。神话看上去都是美好的,合乎理想的,成全所有的天马行空。在这首祭祀云神的歌舞辞里,他肆意驰骋的想象得到了满足,云神衣裳华丽,千姿万化,让人叹为观止。

屈原生活的时期是什么

众所周知,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楚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那是一段特别动荡又特别辉煌的时候,那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大变革和大转折。在那一阶段,人们解放,思想多元,百家争鸣,欢乐无穷。在那个时代,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因为说话而把你治罪。

屈原画像

所有的文人都在告诉统治者应该怎么去治理国家。在那个阶段,各国都在变法,都在想方设法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发展自己国家的生产力。铁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人们也学会了用牛耕地。这是一次很彻底的解放,人们对于周朝的那一套等级制度更不欢喜。井田制已经没有了,聪明的人会用聪明的办法成倍地增加着自己的土地,这就是最早的地主们。

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和霸主地位,互相的打仗,今天和这个打,明天又和那个打。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屈原所在的楚国,原本是一个国力还算不错的国家。屈原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从强盛到一点点的衰落,最后灭亡。作为贵族的屈原,当然是受不了这巨大的变故和反差的。同时他还会觉得,这一切他也是有责任的。因此他选择了死亡。

天下分了合合了分是自然趋势,在吞灭出国之后,秦国继续的发展壮大,最终一统天下。战国时期从此就不再存在了,而始皇帝成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

芈原就是屈原吗

古时候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礼仪,封建统治者也愿意维护遵守这个传统,等级分明,尊卑有别,讲究礼制有利于权力的巩固。这种礼制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女子三德四从,君臣之道,表现在姓氏上的讲究让古时候的名字比现在复杂得多。

屈原雕像

古代人名有姓,有氏,有字,有名,还有封号,谥号等。所以古代称呼并不是简单名字用于区别人名,它还暗含了很多包括阶层,身份,地位,荣誉的含义。

战国时代,楚国的国姓一直是芈。楚威王熊通,姓芈,名通,氏为熊。我们称他为熊通而非芈通,是指用氏来称呼。姓是表示大的归属,为族谱,氏是姓的从属分支。芈姓就有身份显贵的意思。屈原是楚国贵族,也姓芈。熊通的儿子熊瑕被封地在南楚一代,封地为屈,因此熊瑕以及他的后代就以改屈为氏名。这里体现了姓会因为政治地位的不同而改变。屈原是熊瑕的后代。屈就是屈原的氏。因此屈原的祖先也是熊氏一族。所以对于芈原是否是屈原这个问题你知道答案了吗?

现代的名字,是把姓和氏合并,名和字合并。现代人就比较接受人人平等关于贵族爵位,或者丈夫之类的尊卑之分就渐渐消失了。这其实是现代文明的一种进步,但我们仍然不忘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就是对古时的礼仪约束的一种致敬。屈原叫屈原用的是氏称呼他,有表敬意的意思。所以屈原既可以叫芈原,也可以是熊原,但我们通常都用屈原这个名字来称呼他。芈原也就是屈原的意思。

屈原真的是同性恋么

屈原和楚王是否有断袖之好,从民国开始就被人们争相议论。毕竟屈原早期受到楚王的厚恩器重,后期被数次流放时,放浪形骸,终日水边唱诗,诗歌内容大多缠绵悱恻,这让人不得不往同性方面想。

屈原与楚王图

支持方认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终年厮杀,今日是你的城池,明天已经成为别人的领地,所以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很弱,忠君爱国的思想很难生根发芽。譬如孔子,一直持有忠君的观点,可是他还是经常周游各国,对本国国君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爱戴之情。由此可见,忠君在战国诸强纷争的年代,是很小众,很难实现的。

还有在那个年代,社会风气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封闭滞涩,反而十分奔放。龙阳男风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之上都十分风靡,人们并没有觉得这种喜好有多么难以启齿。不少诸侯世家都养有男宠,终日出双入对,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蔚成风气。

除此之外,屈原诗歌瑰丽缠绵,常常称呼自己为美人,并认为自己面容姣好。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仿佛一只顾影自怜的白天鹅,不得不让人心底温柔丛生。拥有这般细腻情愫的人肯定不愿意被心上人冷落的吧?

或许在第一次被流放时,屈原已经心碎无比,但是心还未死,他依然时时怀念着楚地。在第二次被冷落流放时,他一定已经彻底心凉,自己的话在楚王心里已经没有任何份量,如此下去,何必苟活?

当然,屈原之死究竟是殉国还是殉情,这之间的争论永远没有休止。是否是同性恋也无从细考,就留给人们猜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