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故事
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功过无数,是颇具传奇性色彩的一个伟大的女性。之后,武则天志得意满,渐渐开始安于享乐,不仅重用一些奸佞残暴的官员,而且开始了自己享乐的日子,身边有着许多的男宠。
武则天像
骆宾王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武则天的统治时期,任长安主簿,虽然这时候的骆宾王遭受了许多的挫折,可是他依旧是有些恃才傲物,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对于武则天这样的传奇人物,他更多的看到的却是武则天如何的残暴,如何的不安于室。心里认为武则天“牝鸡司晨,唯家之索”,多次上书嘲讽,后来在狱中又做了《在狱咏蝉》,表明了自己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匡复唐朝天下的渴望。
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武则天正准备着自己登基做皇帝,正在这时,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李敬业在扬州发兵起义,骆宾王为其做文,名为《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文中将武则天的所作所为骂的淋漓尽致,用词激烈,气势磅礴,让当时的很多人对武则天恨之入骨,对他却是敬佩不已。而武则天本是爱才之人,她在科举上提出了“殿试”,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就连后来武则天看到都可惜的认为,这样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尽早的发现揽为己用,实在是可惜。
后来李敬业兵败,骆宾王不知所踪。
骆宾王的诗有哪些
骆宾王,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七岁能作出《咏鹅》的“神童”,在诗词方面极具天赋,极其擅长写七言歌行,七言歌行的长篇代表作《帝京篇》辞藻华丽、形式灵活,且言辞工整、音节和谐、感情丰富、朗朗上口,在当时被称为是千古绝唱。
骆宾王的诗
永徽年间,骆宾王犯事被降职发配西域,在边疆驻守的日子里,他没有沮丧,没有自弃,而是写下一篇又一篇的边塞诗,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送郑少府入辽》,用极高的格调和优美华丽的辞藻,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表达了出来。
在五律诗方面,骆宾王也极具天赋,写下了很多名篇巨作。比如以蝉寓己、用蝉明情、人蝉合一的《在狱咏蝉》,其情感细腻深邃,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骆宾王在骈文方面的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瞾榭》,是以大忠大孝为依据,来讨伐武则天自立为女皇。写作手法上的巧妙使得这篇文章更像是一个集结令,号召天下人用忠孝的眼光来审视武则天的行为,来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文章气势磅礴,情感充沛,字里行间更是体现出大家的挥洒自如,是最能体现当时骈文风格的文章,也是值得一读的历史名作之一。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让被声讨的武则天都为之钦佩折服。
唐朝诗人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曾是青州博昌县令,死于在任期间,而其父死的时候骆宾王还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穷困潦倒中生活。
骆宾王像
直到永辉年间,骆宾王成为了李元庆的府属,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为东台详正学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职,发配到了西域,驻守边疆。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到了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任为武功主簿,之后有过两次升迁,官至侍御史。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对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骆宾王而言,认为女子执政是极为讽刺的,故骆宾王便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的行为,致使他受到了牢狱之灾。在他入狱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释放,被派到临海作县丞,后来他自动放弃官位,过起了云游的生活。公元684年,骆宾王成为徐敬业的府属,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事件,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这篇气势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义失败,被诛杀,骆宾王则下落不明。对于骆宾王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还有一说是骆宾王逃了出来,最后出家为僧。
骆宾王七岁便能写诗,被人称为是“神童”,据说朗朗上口的《咏鹅》正是他七岁时候作的。骆宾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较出名的是初唐时期较为罕见的长篇《帝京篇》,在当时被认为是千古绝唱。骆宾王在五律诗、骈文上也有具有时代意义的代表之作,如《为徐敬业讨武瞾榭》,他的诗作是“初唐四杰”中最多的。
骆宾王名句都有哪些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虽然出身寒门,可是才华横溢,七岁时就被人称作“神童”,写下惊天之作《咏鹅》,其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至今为人们传诵,并载入现代小学课本,由此可以看出,骆宾王确实不辜负“神童”的称号。
骆宾王像
他为人颇为正直,不惧权势,在武则天光宅元年,曾经为起兵造反的徐敬业做了一首《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其中红写道:“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势滔天、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又多次上书讽刺,被打入牢狱中曾“咏蝉”来比喻自己,写道:“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情高洁,谁为表余心?”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抒发了强烈悲愤的感情,后来出狱弃官,又作诗以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后来李敬业因为讨伐武则天失败被杀,骆宾王自此下落不明。
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所做的诗词大多感情强烈,用词谨慎。“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出自《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用这句话来形容武则天的罪孽,大有天地不容,鬼神不忿的味道,强烈的表达了武则天的罪恶昭著。“相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无穷已,投漆投胶非足拟。”这是出自他写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暗指两人感情深厚,如胶似漆。
骆宾王字有什么特殊意义
骆宾王,生于公元619年,卒于大约公元687年,字观光,是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也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一个长期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吏。
骆宾王像
唐高祖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骆宾王出生在一个叫骆家塘的地方,从前在这里骆是大氏族,但他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渐渐落寞,但他的祖父早年曾经做过地方官员,为了躲避战乱隐居在此,而骆宾王的父亲也是一个经纶满腹,才华横溢的才子,骆宾王的出生让父子二人喜出望外,决心要取个好名字,经过一番推敲琢磨,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他取名宾王,字观光。意思就是希望骆宾王长大之后,为官做人能够做到体察民情,辅佐明君,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光耀门楣,也能造福黎民百姓。可是尽管祖父与父亲为他取名的用意是好的,可是骆宾王经过了半生的波折,最后还是落得了罢官被贬,最后更是客死他乡,葬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骆宾王许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从小的聪慧机智,尤其是据相传,他七岁就作《咏鹅》这首诗,不管这典故是真是假,但这首《咏鹅》确实如春风一般,传遍了大江南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并且随着时间的流传,更成为智慧和经典的象征。
骆宾王讨武檄文的故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写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骆宾王讨武檄文
武曌宅元年间(公元684年),武则天设置了临朝称制,正在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贵族内臣的愤怒和反对,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召集兵马在扬州起兵,想要康复唐朝的大业,骆宾王这个时候已经是李敬业的幕僚之一。骆宾王早就对武则天的统治存在着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宠信奸佞,秽乱后宫,又不守安分,残酷暴力,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曾经多次上书出言讽刺,几次下狱却依旧不肯改变初衷,后来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做了这首《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作为军用的文书,骆宾王确实做到了明理辩师,气势高昂却言辞谨慎干脆利落。
不仅仅表明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君主的罪过,也顺便提醒了这些匡复李唐盛世的人们,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为起兵讨伐武则天做了充足的铺垫,并且将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都激发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调度气氛,激发意志的效果。这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行文流畅,感情饱满,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后世的人们可以从这首词中,认识到武则天的蛮横无理,从里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劲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气,折服人心的作为,至今仍是历史上极有艺术价值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