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顾艳 【作家纵谈系列】顾艳:女性文学与历史场景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朋友们好!相见是缘,能与你们一起聊聊女性文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天很热,在此我谢谢大家的光临. 今天我谈谈<女性文学与历史场景>,说实在,我们无法简单定义"女

朋友们好!相见是缘,能与你们一起聊聊女性文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天很热,在此我谢谢大家的光临。 今天我谈谈《女性文学与历史场景》,说实在,我们无法简单定义"女性文学"这样一个词,它的内容宽泛而庞杂。但这个并不明确的词与我们的关系又是密切的。

作为一个女性读者和作者,它贯穿了我阅读和写作的历史。比之其他有关文学的词汇,女性文学对于我更有一种亲切感。它的内容和变化,反映了女性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价值观以及阅读趣味。我们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它是文学史的一个部分,也是女性自身历史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女性自身心灵与身体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我想回顾一下我对女性写作与阅读的历史。应该说,阅读女性文学,就是从女性文学开始思考女性本身,女性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女性对自身位置的困惑,使得女性文学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这种复杂的不明确的东西,或许正是女性文学的意义所在。下面我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五四"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断想 应该说,我国女性文学的起点是"五四"时期,人的解放与女性的解放在同一时间平面上提出。五四时代是"人的发现"的时代,女作家庐隐说:"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做人。

"而莎菲女士们发出的叛逆之声,正是在做人的意义上寻找女性自我价值的绝唱。"女人也是人"的话题,一直贯穿在女作家的创作中。丁玲们从自我追寻到自我隐匿,冲出禁锢的"小我"天地,投身民族解放的"大我"世界里去。

女性的声音就融汇在主旋律的高亢乐曲声中了。 丁玲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她的作品在那个激进的时代是令人震惊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个80多年前的女人,放到现在也是够另类的。

她的内心充满狂热的幻想,与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是对立的。她热爱风流的凌吉士而抛弃了忠实的苇弟,虽然最终她赶走了凌吉士,但她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先锋的人物。这个人物是否也可属那个时代的"身体写作"呢?那个时代的中国是变动的、动荡的,丁玲也在成长。

20年之后,丁玲完成了她的史诗性著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在解放区创作的小说,已经完全没有了她早年作品的"自叙"之风。没有了她自己的独语风格,语言变得沉稳老练,回归传统叙事,讲述的是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成为代表解放区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高峰。

丁玲在这20年间的转变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丁玲的历史,丁玲的创作历史就像中国现代女性的成长史。

从一个逐渐觉醒的女性,成长为一个革命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无法回避的女作家还有萧红和张爱玲。张爱玲从《金琐记》到《倾城之恋》,她的作品耳熟能详。她的语言成为名言警句的也不少。而她本人也早已成为中国潮流人士的永远代表。

所以这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写作的女性,世纪末和新世纪反而越来越有影响。她的影响力早已不只存在于文学的范围之内。她仿佛是一个潮流,涉及到我们的语言方式、观念、趣味。她是众多女性作家追随的对象。

我们常常能在今天一些女作家的作品中,发现张爱玲的蛛丝马迹。她的作品与革命与反抗,毫不相干。她是那么的小资,一句"出名要早。"就成了很多年轻人效仿的对象。她曾说:"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这话也是有点道理的。所以也成了名人名言,在今天的写作者中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