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权刑法学 申城“劳模年度人物” 刘宪权致力于培养刑法学精英教师团队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进华东政法大学,随便找个路过的在校生问"刘宪权老师你知道吗",得到的回答基本是:"宪哥啊,谁不知道?!" 刘宪权,华政无可争议的明星教授.

走进华东政法大学,随便找个路过的在校生问“刘宪权老师你知道吗”,得到的回答基本是:“宪哥啊,谁不知道?!” 刘宪权,华政无可争议的明星教授。他把一门刑法课上到了“极致”—几乎每个拜在法学门下的华政学生,都想去听他上课。

刘宪权已连续15年被学生评为“我心中的最佳教师”—在华政,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讲台上辛勤耕耘三十载,还给刘宪权带来一份殊荣:全国劳模。于他而言,劳模不只是荣誉,还是沉甸甸的责任。由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致力于“内外兼修”:对内,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对外,为更多普通市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我从没离开过本科生课堂”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头号任务是什么?刘宪权答得干脆:带出一支出色的教学团队。

在华政教书三十载,最让刘宪权感到自豪的一点是,“我从没离开过本科生课堂。”但他也感叹,包括华政在内,如今的大学里年轻教师越来越多,科研压力一大,很多老师难免对教学有所懈怠。

问题在哪里?刘宪权认为,很多老师还没体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 “没有上不好的课” 不过,要让年轻教师心悦诚服地安心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有人曾私下诉苦:学院给自己排的一门课“本来就枯燥”,无怪乎学生不感兴趣。

刘宪权的回应是:“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不会讲课的老师。”后来,这句话成了他的“名言”。为了帮助更多的老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刘宪权有针对性地做了两件事:一是到年轻老师课堂上去听课,针对每个人的情况,给他们提意见、出主意;还有一件事就是亲自上示范课—他每学期都要给学校年轻老师上1-2次课,专门传授“把无聊的课上得有趣的办法”。

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大目标是,通过现场的示范教学,让青年教师在2-3年内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课后答疑、考试命题等各教学环节。

“刘教授上课,问题一个个跑出来,看上去提问是很随意的,但最终总能把学生指引到他事先设计的那个位置。”华政法律学院副教授吴允锋说,好几个老师都想效仿刘宪权那种互动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结果发现,要做好很不容易。

有一次刘宪权借着给学校老师上示范课,道出了个中奥妙:上课问哪些问题,看上去是随机的,实际上事先都有所准备。一节课上45分钟,但刘宪权备课就要花两三个小时。

要知道,刘宪权是国内名师,沪上知名法学家,很多法官、检察官的老师—这样一位资深教授,直到如今还在花大量时间备课。这两年,全市20多所高校都把刘宪权奉为座上宾,请他去传授“教学宝典”。

借助劳模工作室,刘宪权试图打造一个人才孵化器:把一个人的力量升级为一个团队的力量,为本科教学带出一支骨干团队,为刑法学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培养一批精英。 “做学问前先懂得做人” 除了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刘宪权也是高产的学者,他完成的科研量几乎每年都排进学校前三。

不仅如此,他出任院长,承担一定的行政事务,还时常现身电视台的多个法制栏目、为报纸写专栏,为老百姓解读司法案件,从事普法工作。 在劳模眼皮子底下工作,刘宪权说过的一句话让80年后年轻教师李振林印象很深:“做事人人都会,做学问前首先要懂得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