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新传 [魏传] 三国杀武将列传 创基之臣郭嘉
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
——《傅子》
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 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傅子》
曹营中文武如云,各司其职,各展其能,泾渭分明,比如身为谋臣的二荀,荀彧主战略、荀攸主战术。而郭嘉则是少有的具备综合能力的谋士,从战前的庙算、大局的把握、战斗时的出奇制胜,到一些阴谋活动,郭嘉都做得很好。
在战吕布时,连续三站都胜利,但由于吕布军的迅猛,胜利一方的曹军自己也疲惫不堪,而吕布死守坚城下邳,就连曹操都有了退军之心。而郭嘉则表示机不可失,不可以让吕布回气再战,并和另一位战术大师荀攸策划了水淹下邳,迅速瓦解了吕布军的战斗力,这一战表现了郭嘉的战术同样出色。
后来,袁绍归天,其二子本就不和,碍于曹操北伐,才联手在黎阳顽抗。这场黎阳之战足足打了一年,可想而知袁氏势力并不是在官渡之后就不堪一击的。曹操渐渐取得优势的时候,诸臣皆认为应该乘胜追击,郭嘉却看出二袁尚具备一定实力,便建议放弃北上,转而南下伪攻刘表,诱使二袁自相残杀。
此时,郭嘉的识人能力再次体现,他看准了郭图、逢纪的为人,有此二人煽风点火,二袁想不内斗也难。结果,曹操趁袁尚攻袁谭,远离大本营邺城之际,突然北上,以围点打援的战术瓦解了袁尚势力。袁尚既破,袁谭岂能久乎?
郭嘉搞政变、玩阴谋也有一手,上文的谋杀孙策如果推测属实是一例,这里又是一例。河北平定之后,四州之大,人才济济。而郭嘉则建议曹操多留为己用,积累篡汉的资本。当时曹操还是司空,魏公国还远远没有成形,因此郭嘉就劝曹操物色自己的人才,安排在自己手下当掾属,而不要贸然封为汉官,造成亲汉的反效果,日后魏公国设立时有大批人才可以立即使用,如卫觊、国渊和王脩等就是这时安排下来的。
先知常早终,遗计定辽东
书略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呑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郭嘉的计策如鬼魅,最后一计更是死后再发,越发显得阴森。为了铲除敌人、不留后患,曹操不辞劳苦,穷追至漠北,袁尚袁熙走投无路,远奔辽东。这时诸臣都建议既然都来到此处了,不如继续往前,逼使公孙康将二袁交出,否则一并灭掉.此时郭嘉的死讯传至,临终前却托家人带了书信给曹操,称内有密计,可定辽东,曹操看罢便按兵不动。
诸将都不明白,不趁此良机追剿二袁,倘若其回过气来,结连公孙,后患无穷。曹操却气定神闲,说自己在等公孙康把二袁的人头送过来。结果一如曹操所言,曹操这才亮出郭嘉书信。原来郭嘉认为大军进攻辽东,反而逼使公孙康主动结连二袁,使北伐难度加大,倒不如屯兵柳城,做出姿态,公孙康必然和二袁互相猜忌,最终杀掉二袁邀功,这样就不费一兵一卒了。
其实史上并没有记载郭嘉出过这条计策,只是罗贯中出于对郭嘉的喜爱,写在他身上了,《三国杀》采纳了这条计谋,化作其中一个威力极其巨大的技能——【遗计】,身份局中只要己方阵营中有郭嘉,如吃定心丸,至于《三国杀》3V3模式,郭嘉更是必抢佳品,为的就是这条【遗计】。
创基之臣,行止不检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又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傅子》
郭嘉和曹操默契,除了本身智谋髙超之外,还因为其性格和曹操十分相似,就是不怎么苛求道德标准,为人行事随意。史称陈群说郭嘉"不治行检",《荀彧别传》更提到郭嘉有负俗之讥,可以推测郭嘉的行事一定在当时备受非议,然而古代极重礼法,可能郭嘉所做的事在现代来看未必就是坏事,由于没有实例,其程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以曹郭这么友好,曹操本身又是好色的(一进城就问有没有妓女),而郭嘉自己身体又这么差来看,郭嘉极有可能在男女关系方面不太检点,当然这也只是纯推测罢了。
郭嘉对曹操绝对忠诚,十一年来可谓尽心竭力。根据在郭嘉死后曹操写给荀彧的书信来看,郭嘉自己身体不好,更曾说过一旦到南方就不能生还的话。然而每当曹操问计,郭嘉还是回答应当先定南方的荆州,丝毫不理会自己的危险,这使曹操十分感动。
冥冥中自有主宰,郭嘉死的那年正好是诸葛亮出山之时,而一年后司马懿也出仕曹氏。如果郭嘉还在,曹操会否还有赤壁大败?周瑜和诸葛亮的计谋还能否得逞?如果郭嘉还在,能否识破司马懿的鹰视狼顾?能否解了曹操的三马同槽之梦?
天才总是早夭,郭嘉亦难逃这个定律,于是《三国杀》便赋予了他"早终的先知"这个称号,而【天妒】这个技能亦表达出设计师们对郭嘉的感觉。判定牌在《三国杀》 中就是一种命运牌,也只有司马懿和张角这样的人才能改能换,而郭嘉却连这种牌都能收为己用,难怪连老天都要嫉妒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