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的子女]谭元寿的夫人是谁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图片大全
445人浏览 0人评论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12-4 10:43:31
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2015 《坐宫》谭元寿 谭孝曾 谭正岩 胡文阁 董圆圆 13
精彩内容:
1905年,一部叫做《定军山》的京剧电影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
影片中的男主角为我国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光阴荏苒,110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电影蓬勃发展,谭派京剧艺术也代代相传。
今年6月23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家第五代传人“谭元寿先生舞台生活八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讲话。谭元寿先生在自己的书面发言中谈到了“49个不能忘记”,感谢师长、感谢同行、感谢观众。日前,谭老向笔者谈起往事,亦感慨万端。
谭元寿演出《定军山》
出身梨园世家
提起谭派京剧艺术的辉煌,要回溯到上世纪初。那时整个京剧界流行“三无”:“无生不谭”“无腔不谭”“无谭不欢”。简言之,学唱老生者都要学谭,唱腔必宗谭。在宫中为慈禧老佛爷演出,没有谭鑫培出场,皇亲国戚不尽兴,因此又有了“无谭不欢”。
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是谭鑫培的孙辈。
在父亲谭小培的调教下继承了谭鑫培、余叔岩艺术体系,成为又一代响当当的正宗老生的标杆。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谭元寿1928年降生在北京。幼年时就经常看京剧大师杨小楼的表演;余叔岩向父亲谭富英传授余派唱腔和动作的要领仿佛一首首催眠曲,让他惬意地躺在余老夫人的怀里进入梦乡;5岁时,在上海黄金戏院正式登台演出,程砚秋大师和父亲带着他唱《汾河湾》;8岁那年,见到尚小云,听到的是:等你长大了我带着你唱戏。
17岁为荀慧生先生配演二牌老生;20岁那年,梅兰芳先生亲自打电话请他陪梅葆玖兄弟在北京唱第一场戏。可以说,他是含着京剧的“金钥匙”出生,在京剧的“航母”中成长。
但即便是金钥匙,打开通往京剧艺术殿堂这把锁,其过程也充满了汗水泪水甚至血水。
谭元寿10岁进富连成科班学习,祖父对班主扔下一句话:我这孙子你可以打。谭元寿回忆,那时打三板就让你出血。指甲盖出血两手张不开,还要接着翻跟头。一年就放一次假,三天时间。回家跟父亲诉苦,父亲说,你挨的打连我三分之一都没有。
今天这种“残酷”的教育方式已不存在,但是童子功在他后来的事业中终身受用。60岁时还演《打金砖》,72岁仍可以吊毛(前空翻),替身都找好了,他坚持自己演。快80了演《连环套》,连儿子谭孝曾都由衷地说,父亲的基础功夫太深厚了。
岁月流转,在汗水泪水中,谭元寿从一株稚嫩的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主力。
他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嗓音高亢,功底扎实,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失空斩》《定军山》《连环套》《打金砖》等戏成了他的代表作。从1958年开始,作为对现代戏的尝试,他演出了《智取威虎山》《党的女儿》《草原烽火》《青春之歌》《秋瑾》等京剧,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在音配像工程中,为谭鑫培、谭小培、余叔岩、谭富英、李少春五位大师配像近五十部戏,为京剧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谭元寿先生在戏台上一如所饰的黄忠,老当益壮
当然对笔者这一代人来讲,印象最深的是谭老演出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那个年代,“智斗”“18棵青松”等著名唱段不时出现在各种联欢会上,谭老扮演的郭建光也永载京剧史册。
毛泽东主席生前非常喜爱谭派京戏。
1950年,谭富英等人演出《武家坡》,毛主席前来观看。当时在后台照顾父亲的谭元寿,听说毛主席来了,悄悄扒开台帘,正好看到毛主席给他祖父谭小培递烟,并拿出火柴亲自点燃。谭富英唱完戏后,毛主席说:我在延安就听到你的声音了,现在在北京亲自看到你的戏,确实唱得非常精彩。
1962年,谭富英祖孙三代到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唱。毛主席很风趣地称谭富英“谭先生”,称谭元寿“小谭”,对谭孝曾叫“小小谭”,并高兴地邀请祖孙三人共同进餐。
谭元寿演出《沙家浜》
忠厚孝义传家
谭元寿的家族是京剧界的传奇。谭元寿的高祖谭志道是谭家入京剧行的第一代,但那时京剧还在形成阶段。从谭志道开始,便是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立曾、谭正岩。从这个名单上可以看出,谭派京剧是历经七代而不衰,并且代代出名角。
有感于这种绝无仅有的现象,人们自然十分关注谭家的教育之道,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家风门风?有着怎样的家国情怀?对此谭元寿给出的回答是:孝和义是谭家的传家宝,勤俭节约是持家的根本。“孝和义”于家表现为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幸福美满,于国那就是报效祖国,国比天大。
谭元寿说,父亲谭富英的人品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他总教育我:做人要忠厚,唱戏要高调门,做人要低调门,要学会吃亏、让人,对别人厚才有自己的道,才有后代子孙的道。
这些做人之道也指导了我一生。谭元寿对儿子、孙子要求也很严。当年谭孝曾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工作时,身为院领导的父亲说:孝曾不能演主角。忆及往事,谭孝曾笑谈,除了旦角贴片子没来过,他几乎演遍了所有的龙套。而毕业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研究生班,获得过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现在是京剧界重点培养对象的谭正岩笑称自己从小就被京剧洗了脑。
他被爷爷送到戏校学习后,每天早于别人半个小时(4点半)起床练功,被学校评为“苦练标兵”。即使他们日后都有了成就,谭元寿也没有喜形于色。“还不错”,便是他对儿子艺术表演的最高评价。
在谭家,规矩很多。他们是个大家族,早先住在一起。早上要给长辈请安,出门要打招呼。演出归来先看望老祖。收入非常丰厚的谭家,晚上开灯要先看老祖屋子的灯是否亮,吃饭不能剩米粒。茄子、白菜是看家菜。夹菜要顺边,不能搓筷子。在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后代有教养、有礼貌、有规矩。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的报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谭元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京剧团,其后要随团去朝鲜慰问志愿军。此时他的祖父谭小培病重,但老人家说忠孝不能两全,要以国事为重。他鼓励儿孙都去朝鲜前线。待父子归来时,老人已经离开人世,这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遗憾。
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年逾古稀的谭元寿临危受命,赶排了京剧《非常家庭》,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到第一线慰问医务工作者,共演十场,极大增强了医务工作者抗击非典的信心。(柳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