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吴金印式的踏实苦干”
5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南考察,并在兰考指导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他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72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基层的吴金印,正是一位这样的好干部。
5月8日起,《河南商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一刻也不离开群众——榜样书记吴金印》,给大家呈现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几十年来的为官心路历程,引发外界强烈反响。
“这个时代稀缺的,就是吴金印式的踏实苦干。”河南省委党校教授牛安生说。
读者声音
口述式的报道厚重感人
1942年出生的吴金印,现在担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他精神头儿不错,头戴一顶深蓝色布帽,脚穿一双黑帮白底的布鞋,说话时一口浓浓的豫北方言,忆事谈政策,毫不含糊。
《河南商报》对吴金印的报道,每天两个版面,已连续报道三天。报道形式采用的是当事人口述、记者记录的方式。
他的事迹早已传播得很远,可《河南商报》首次以这种方式刊登其心路历程,传播力依然不减。
新乡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宋红锦说,用自述的形式来报道吴金印的事迹,这是头一次,有一种厚重感。“娓娓道来,像拉家常一样,一位老人坐在你面前,很亲切。”他称,这些报道让他通过另一个角度走近吴金印,走近这个基层好干部。
他的看法
在基层奉献的干部有很多
吴金印这些天一直在工地上,他讲述过往,都是在工地的工棚里。
《河南商报》刊发他的“口述史”,他已看到。他说:“谢谢你们对我的关注,在农村基层默默做出大贡献的干部还有很多,也要多报道其他人。”在基层干了50多年,他说他有三点体会。一是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身心和群众融为一体;二是要坚持艰苦奋斗,想成就事业,必须甘于吃苦、勇于吃苦,只有改变作风,才能联系群众;三是要勇于担当,要迎着困难去干。
“唐庄镇发生的巨变,与这三点关系很大。靠着这些做法,干部们干出了成就,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他说。
旁人眼中
他的埋头苦干是一种境界
吴金印的事迹,在网络上流传,在微博中传播,早已越过河南,向全国扩散。
四川南溪网友“邓珺文”由吴金印事迹,想到了臧克家的名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的确,从当地的百姓口中,河南商报记者感受到,吴金印虽然不计名利,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咱们这个时代的官场,缺的就是这种踏实苦干的精神头。”牛安生说,“习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在我看来吴金印做到了。”
他评价吴金印,不声张,埋头苦干,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境界。为群众扎扎实实干事情,不在乎别人说些什么,相信群众自会有一个公道的评判。
市委书记称他是个“传奇”
卫辉市委书记王惠民专门撰写文章,号召党员干部向吴金印学习。王惠民说,吴金印作为老典型,故事很多,也很传奇。他历任卫辉市委副书记、新乡市委副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可谓是资格老、资历深。
“但是这些年来,他从来不耍派头、不摆架子,一直以一名乡党委书记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经济活动、重大项目实施,还是人事安排,从来不摆老资格、不施加任何压力和影响。”他说,即使年轻干部到唐庄镇去协调工作,吴金印也始终放低姿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王惠民称,吴金印愿意与大家沟通,一起研究工作,愿意克服一些困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那朴实的工作作风、忠厚的品行,值得每一位同志学习。他不仅代表了一类群体,更代表了一种精神,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升华这种精神,去汲取这种养分。
缺的就是这样扎根基层的好干部
赵云龙是河南省文明办协调处处长。
《河南商报》关于吴金印的报道在新浪微博上传播后,以实名注册的赵云龙也转发了吴金印的一句名言:
“老百姓养一头猪,一年能挣几百元;养一只鸡,一年能攒一罐鸡蛋。咱们当干部的,吃的是人民的粮食,花的是人民的税收,如果不替人民办事,还不如一头猪、一只鸡。”
@我是三星anycall:河南人好样的,吴老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其实好的干部并不缺,缺的就是扎根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