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抄书的故事 借书和还书的故事

2017-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真没想到,11年前借给陌生人的一本书居然送还给我.那是1955年<南洋商报>总代理发行的<采访外记>,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报人曹聚仁.这本厚达600余页的书其实是三

真没想到,11年前借给陌生人的一本书居然送还给我。那是1955年《南洋商报》总代理发行的《采访外记》,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报人曹聚仁。这本厚达600余页的书其实是三本书的合订本,是曹聚仁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近20年的采访录,那是中国社会巨变的记录,书的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一部现在已经绝版的书,我怎么借给陌生人?又怎么经历11年物归原主呢?我长话短说吧。11年前,那是我在一家媒体工作的最后一年,第二年我就退休了。这本《采访外记》我一直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查阅。记得有一天一个老同学带他的朋友来报馆找我,想知道些《南洋商报》的陈年往事,我就随手拿出《采访外记》出来,那名我从未谋面的朋友就再三恳求我将这本书借给他,他复印后就还给我。

我当时颇为犹豫,但我看这人样子蛮老实的,又看在老同学的份上,就把书借出去了。

此后这本书就石沉大海,全无音讯,想起这件事我就懊恼,后来我用庄子的思想来自我安慰:我原来是没有这本书的,后来有了,再后来又没有了,我失掉了我本来没有的东西,有什么好懊恼的呢?再退一步想,就当这本书送人了吧,送给用得着的人也不是坏事呀,这样想我就释然了。没多久我退休了,这件事也就忘了。

前不久我主持一场座谈会,会后有个中年人拿了一个大信封说要还书给我,我打开一看,赫然发现是11年前“失踪”的《采访外记》!还书的人向我再三道歉和道谢。我仔细看这本50多年前出版的书,发现借书人精心给它穿上“外衣”,包装得很扎实,保护得很完好。那晚我很忙,没有跟这名还书人多谈,我连他的姓名都没问。这也是人生的小奇遇,这个人我只见两次面,一次是借书,一次是还书。

多年来,我借出去的书不少,还回来的书却不多,如果是算账,那肯定是大亏。

由这段“奇遇”我想起了中学时代读过的一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讲的正是借书与还书的故事,作者宋濂是明代初年的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文中叙述宋濂读书的艰苦情况,十分感人。

宋濂小时候就特别爱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懈怠。抄写完了,快步走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他,宋濂于是能读到很多书,学问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