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礼杜镇杰 杜镇杰:博采众长成名家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杜镇杰,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作为一名老生演员,他博采众长,演艺高超,在当今京剧舞台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他2001年由我

       杜镇杰,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作为一名老生演员,他博采众长,演艺高超,在当今京剧舞台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他2001年由我国香港重回内地后,频频出现在舞台和荧屏上,以其独具风韵的艺术特色,成为戏迷的新偶像。

       1961年9月1日,杜镇杰出生在莱州市沙河镇西杜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正盛行唱革命样板戏,杜镇杰十分喜欢唱,班主任听到杜镇杰唱得不错,还时常为他操琴,他唱得更来劲了。这个阶段,杜镇杰曾去考过烟台和山东的戏曲学校,结果未能如愿。

       1979年农历五月,正是麦收季节,杜镇杰正在打麦场打麦,他在本县珍珠公社当会计的姑父兴冲冲地拿着一份《大众日报》来找他,见面就问:“孩子,你不是会唱样板戏吗?”“会唱。

”“中国戏曲学院在济南招生,你能不能去试试!”杜镇杰拿过报纸一看,在《大众日报》二版右下角有个招生启事:中国戏曲学院招收插班生,大专招10名,中专招5名,杜镇杰看后眼睛一亮,这真是天赐良机,便跃跃欲试。

母亲却对此不抱任何希望,她对儿子说:“孩子,别去了,咱连县京剧团都去不了,还想去北京,别想那么大了。”一盆冷水浇头,使杜镇杰十分失望。姑姑便劝说道:“孩子有这个特长,就让他去试试吧!

”当时姑姑给了他30块钱,杜镇杰从家里带了一些烧饼和咸菜,便前往济南应考。十几天时间,杜镇杰过五关斩六将,总算考完了。但是因为他天天吃烧饼、咸菜,加上紧张的考试,杜镇杰有点不堪重负了,满嘴都起了水泡。

在《宰相刘罗锅》中饰刘墉

       1979年农历六月底,杜镇杰收到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农历七月上旬又收到了入学通知书,此时的杜镇杰有点乐不可支的感觉,全家人也如同做了一个美梦。

但在高兴之余又增添了新愁,家里太穷了,当时全家也只有不到十元钱。父母东拼西凑,为儿子凑了40元钱,让他踏上了京城之旅。        杜镇杰在学校学的是老生,他的第一位老师是著名教育家叶蓬,他所学的第一出戏是《失空斩》。

传统戏对于杜镇杰来说十分陌生,年已19岁的杜镇杰要学传统戏,唱念做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杜镇杰深知自己上学不易,机遇对于自己是多么重要,自己只有加倍地苦练。

       应当说,杜镇杰的运气真不错,他在学校遇到了不少好老师,王世镇、李世霖、宋继亭、刘盛通等,均是造诣深厚的京剧教育家。

杜镇杰在名师的指点下,成长很快,他演出的头一出传统戏《捉放曹》就引起了普遍好评,被认为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璞玉。 一天,一位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十分熟悉的老师对马老说:“戏曲学院有个孩子,声音极像你,就是唱得不行。

”他所说的这个孩子就是杜镇杰。马长礼一听有了兴趣,说道:“还有这么个孩子,待有机会我去看看他的演出。”杜镇杰在大众剧场演《击鼓骂曹》,马长礼在观看了演出后说:“果然不错,条件挺好。

”从此,杜镇杰三个字铭刻在马长礼的心中。        杜镇杰心无旁骛,每天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学戏上,因此,对“外面的世界”显得十分陌生。

一次,王小蓉老师问他:“你有朋友吗?”“我有很多朋友。”杜镇杰当时并不知道“朋友”就是老家所说的对象。当他听说介绍的“朋友”是马长礼的女儿王葵时,杜镇杰感到有点突然,遂说道:“这么大的事,我得回家问问我娘。

”当回家对母亲说起此事时,母亲说:“孩子,咱家跟人家差得太远了,人家是大艺术家,咱是农民,咱就别高攀了。”但后来杜镇杰与王葵相处后,感到王葵待人真诚,生活俭朴,很谈得来,而且艺术上还是自己的一个知音。

1985年,两人一起走进婚姻殿堂,成了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夫妻。杜镇杰成了马长礼的女婿,但马长礼很少给他说戏,将他介绍给自己的老师刘盛通。

杜镇杰近照

       说起刘盛通老师,杜镇杰感慨良多。他说,刘盛通老师教学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在他的门下出了不少京剧大家,像童祥苓、马长礼、谭元寿、李鸣盛等都是他的高徒。

刘盛通教戏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刘盛通十分讲究发声,他平时将一只鸟挂在房梁上,他不吸烟,但手里总拿着一个大烟斗,在听到鸟叫时,他用烟斗比划着,说,唱戏时声音要往上走,刘盛通教出的学生,个个唱功都十分了得,杜镇杰自然受益匪浅。

       1985年下半年,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要解散。北京京剧团闻讯后点名要杜镇杰,但院里却提出一个条件,要杜镇杰可以,必须搭上6个人。

就这样,杜镇杰带着6个同事来到了北京京剧院,与王蓉蓉、李宏图等同学搭伙唱戏,先后演唱了《大·探·二》《伍子胥》等剧目。        戏演多了,知名度也提高了,年轻的杜镇杰自我感觉良好。

一次,杜镇杰在北京中和剧院唱《伍子胥》,当时剧场观众爆满,杜镇杰唱得高亢嘹亮,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在剧场回荡,场面十分火爆。

演出结束后,杜镇杰十分兴奋,感觉太好了。待回到家中时,看到岳父母坐在沙发上,旁边放了一台录音机,两人表情凝重,杜镇杰感到气氛有点不对劲。“你今天唱的什么戏?”马长礼问道。“《伍子胥》。”“唱的感觉怎么样?”“挺好,观众很热情,场面挺火爆。

”马长礼表情严肃地说:“你唱得戏叫《伍子胥》,但你在台上唱得劲头儿和唱法不是《伍子胥》,整个是个《辕门斩子》。”杜镇杰一听,心中一激灵,心想坏了,太使劲了。

马长礼说道:“每出戏有每出戏的唱法、每出戏有每出戏的味道。《伍子胥》不能跟《四郎探母》一样,唱《四郎探母》不能和《杨家将》一样,《杨家将》又不能跟《捉放曹》一样。一出戏有一出戏的特点,一出戏有一出戏的表演方式。人物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岳父的一席话使杜镇杰豁然开朗,自己未把握传统戏的特点,唱腔太雷同了。

在《文昭关》中饰伍子胥(李尚杰 摄影)

       马长礼对自己的女婿要求甚严,当时家中有不少名家的录音带,但马长礼不让杜镇杰跟着录音学戏,必须让老师口传心授,这样学出来的戏特别扎实。

就这样,杜镇杰在名师的指导下茁壮成长。1987年,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上,杜镇杰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1989年,北京成立青年京剧团,让杜镇杰加盟挑大梁。

但岳父马长礼并不赞同。他说,你还不行,怎么能挑班唱戏呢?先让我们这些“老汤”喂你几年,再去顶角唱戏为好。但当时市里已经决定让杜镇杰加盟北京青年京剧团,与王蓉蓉、李宏国再度联手,撑起了青年团,并使青年团很快火了起来。

那时他与王蓉蓉联袂演出的《四郎探母》十分叫座。杜镇杰深深地体悟到了杨四郎这个角色的神韵,在处理杨四郎这个角色时如同春风杨柳,摇曳生姿。在唱到想老母的节骨眼儿时,他眼泛泪花,每句唱腔均唱得充满深情,将那种身陷异邦游子思乡的衷情表演得淋漓尽致,值得称道的是他唱的哪一板,是哪一个“叫头”,都一丝不苟,丝丝入扣。

腔儿是腔儿,字儿是字儿,劲儿是劲儿,味儿是味儿,高亢处响遏如云,低回处空谷传声,通过那声腔艺术和出神入化的表演,把杨四郎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有声有色。

在《大登殿》中饰薛平贵(李尚杰 摄影)

       1994年,杜镇杰去了香港京剧团,挑班唱了将近7年戏,红透了“东方之珠”。2001年3月,出任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的师哥李宏图向杜镇杰发出了邀请。

这年5月,杜镇杰回到团里,5月18日,杜镇杰与王蓉蓉联袂演出大型新编历史剧《蔡文姬》,他饰演剧中的二号人物左贤王。他在这个角色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意,变传统戏“架子花脸”的番王为至情至义、有血有肉的“草原雄鹰”。

在按导演的要求给人物定位时,他又最大限度地保持老生行当的表演特色,演出了左贤王的神韵,这出戏在参加中国艺术节和中国京剧艺术节时,受到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好评。杜镇杰饰演的左贤王在两个大节中均获优秀表演奖金奖,回到团里仅仅半年时间,就连获两项大奖,杜镇杰又在菊苑火了一把。

       2001年底,杜镇杰又承担了《宰相刘罗锅》第六本的重任,在这出戏中,他饰演主角刘罗锅。

杜镇杰说,塑造一个艺术新形象,总得给观众拿出点真功夫。他对戏里的成套唱腔一一反复琢磨,融进地方戏、民歌小调的戏份,并再行处理,化作余派行腔的韵致,尽量向传统程式表演上靠,更好地去体现京剧艺术的特点。

杜镇杰饰演的刘罗锅不仅唱腔优美,而且表演十分传神,个性化风格尤为突出,演出后又火爆了京城。        走下舞台的杜镇杰为人随和,平易近人。

他善待戏迷,喜欢与戏迷交朋友,他有一帮戏迷朋友,有的戏迷迷他的戏已有十几年。生活中的杜镇杰十分随意,尤其在衣着打扮上不甚讲究。2002年11月,他到济南演出时,一件衬衣的领子都破了,穿的一件红马夹还是夫人王葵的。

当然,杜镇杰并不是没有钱买衣服,而是他对生活低标准,始终保持普遍劳动人民的本色。杜镇杰对记者说,我每天满脑子都是戏,京剧艺术已占满了我的思维空间,自然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忽略了。自己这一生就奉献给京剧事业了,争取多塑造出一些新角色,为振兴国粹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