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礼赵氏孤儿 携张凯演出《赵氏孤儿》朱强:想让大家多看点马派戏
7月25日晚,当今京剧马派老生的领军人朱强将携青年演员张凯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赵氏孤儿》。生活中的朱强,嘻嘻哈哈,没什么名家架子,他常用“积极准备,消极等待”来形容自己。要问到心里有什么愿望?朱强说:“这几年马派有点式微,我也跟院里提过,想办一个马派剧目展演,让观众知道马派戏不只是《群英会》《借东风》,还有很多戏大家没看过。”
从张凯身上看到年轻的自己
北京京剧院的“薪火相传”剧目展演,将由谭孝曾、赵葆秀、朱强、陈俊杰等当红名家带着青年演员合演大戏,由名家和青年演员双向选择,同时也打破了剧院内部各分剧团之间的限制。对于这种形式,朱强觉得挺好,他说:“这个教戏、学戏不是拉郎配,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自由选择,一定要互相吸引,有共同的认知。”
张凯2007年进入北京京剧院,近些年通过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等演出也积累了不少人气。去年纪念京剧大师裘盛戎诞辰100周年演出,张凯在《铡美案》里演出陈世美,给朱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次是孟广禄演包公,他的气场多大啊,但张凯演的陈世美一点不怯场,毫不逊色地演下来,这很难得。”
朱强觉得,从张凯身上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他进团这么多年了,之前一直演‘二路’(配角)活儿,最近几年慢慢开始演大戏。这孩子有个好处,他演配角时也出彩,另外在台上非常认真。我的经历跟他很像,当初在沈阳的时候,虽然我一开始是按照主演来培养的,但是什么角色都演,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只要台上有需要,让我演什么就演什么。”
“别嫌演配角丢人,只要上台就有收获”,朱强说,现在很多青年演员都想演主演,这本身没错,但是不能轻易地放弃演出机会,“有的觉得演龙套丢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对于理解塑造人物,熟悉整个舞台的调度太有好处了。比如我在《梅兰芳》里演的齐白石,《宋家姐妹》里演的孙中山,只要是让我上台,我就想着让观众能过目不忘。”
京剧版《赵氏孤儿》得细细品
说到《赵氏孤儿》,很多观众可能会想到陈凯歌导演的同名电影。其实,早在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就创作了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曾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并于1755年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王国维曾评价这部戏和《窦娥冤》,“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京剧院重新整理改编了全本的《赵氏孤儿》,由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主演,一炮而红。这出戏逐渐成为北京京剧院的看家戏,也成为马派经典剧目。朱强表示,马连良先生集一生的艺术成就都用在这个戏上了,得细细品,“贾洪林先生在《朱砂痣》里有一个甩髯口的动作,马连良先生一直想吸收过来,后来就用在了《赵氏孤儿》这出戏里。
这个戏的服装也有故事,当时马先生去朝鲜看到老大爷穿的衣服很好看,就按照那个样式做成了帔。这样的细节有很多,所以这个戏分量很重。”
一开始学马派戏,就遇上了《赵氏孤儿》,这让张凯觉得压力很大,“中专时就在电视看了朱强老师很多戏,后来进团想找机会跟朱老师学戏。不过平常没有这种机会,这次刚好能薪火相传。”
马派戏不只有《群英会》《借东风》
朱强的微信名字叫“马能行”,从这能看出他是个乐天派,同时也钟爱马派老生艺术。生活中的朱强,嘻嘻哈哈,没什么名家架子,他常用“积极准备,消极等待”来形容自己。要问到心里有什么愿望?朱强说:“这几年马派有点式微,我也跟院里提过,想办一个马派剧目展演,让观众知道马派戏不只是《群英会》《借东风》,还有很多戏大家没看过。”
今年55岁的朱强感慨,一不留神自己也到了教学生的年龄。他说:“我从80年代初开始演《赵氏孤儿》,到现在也演了30多年了。到了这个年龄,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想法,我特别想把这么多年积累的东西搬到舞台上。比如《海瑞罢官》,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一个戏;还有《白蟒台》《十道本》《一捧雪》,现在在舞台上演得很少了;像马派的《苏武牧羊》,我10年就演出了两回,感觉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