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真迹下落为何会扑朔迷离
《兰亭序》真迹下落为何会扑朔迷离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魏晋显赫家族名士共42人,聚会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名士们共成诗37首,想要编成一部集子以流传后世,提议集会发起人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拿起鼠须笔,乘着酒兴,现场挥就了一篇《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这篇书法共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堪称神品,其文辞也隽永非凡,被后世作为古文典范来吟咏背诵。
经典的诞生往往就在转瞬之间,却凝结了创作者半生的功力,贯通了当世与后世的文化血脉,让历史的瞬间变为永恒。历代书法家和文学家在谈到兰亭集会时,都会有一种悠然神往的意绪。
兰亭序
但就是这一篇书法神品,却成了一个历史悬案、一个千古之谜。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兰亭序》版本均为摹本,真迹从唐代就已失传。而有关《兰亭序》真迹的故事绵延千年,至今争论不休。
唐太宗李世民遗诏中要求将《兰亭序》枕在脑袋下面,要永远拥有这件挚爱的宝贝。昭陵(唐太宗陵墓,位于今咸阳市)被合上的那一天,《兰亭序》就作别人间,沉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过千年长夜。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兰亭序》真迹埋在昭陵,这是目前真迹去向最主流的说法。
但历史的一个插曲又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搅局者名叫温韬,是五代时期的一个“盗墓狂人”。
据《旧五代史》卷七三《温韬传》记载,温韬为耀州节度使时,把境内的唐陵盗了个遍,昭陵也不能幸免,几乎被他偷了个干净,“昭陵所出金器,十万人三十日犹运不绝”。不过在温韬的盗墓品目录里,并没有《兰亭序》的记载。
后世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说温韬不通文墨,将《兰亭序》真迹损毁了;有说温韬把《兰亭序》真迹盗出,流落民间。此后历史上时不时就爆出《兰亭序》真迹现世的消息,当然大多是哗众取宠。就在十年前的2005年,还有媒体报道《兰亭序》真迹现世的消息,最后也被证明是假的。
李世民
除了《兰亭序》真迹陪葬昭陵的说法外,另外一个最主流的说法就是真迹埋在乾陵。
有文献记载,当年陪葬昭陵的只是《兰亭序》的一个摹本。真迹让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调换了,陪葬在李治和他的皇后、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因为温韬盗墓事件,使得很多研究者对于《兰亭序》陪葬昭陵产生了怀疑,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被盗过的陵墓,埋存《兰亭序》的可能性最大。
直到今天,《兰亭序》藏在哪里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