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文集 姚承光老师在纪念王芗斋老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如何练好意拳,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意拳其实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练好意拳,但先决的条件是;要有真才实学的明师行家的指导,科学的理论及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开动脑筋的细心揣摩,大胆勇敢的反复实践。
所谓的明师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唯物辩证的法则及精湛深厚的功力,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并能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深入浅出、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能将科学的拳理要义清楚地传授于学生,并能在疑难问题的关键时刻拨开云雾般的给与点拨,使学生在习练意拳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不走弯路,只有这样功夫才能日益精近。
在明师行家的指导下,我们要本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如各项基本功要科学系统的去练,从上到下、由表及里、要脉络清晰,明确练习的目地,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从正确的方法和不断的交流中去摸索。我们前面所练基本功的正确与否,要从反复的实践中去印证,既不失拳术的原则原理又要有己独特的见解。
练习意拳最忌讳糊里糊涂得的去练,自己连拳理都搞不明白,又如何去练习呢?学习意拳要有刻苦务实的精神,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意拳没有绝招,纵观近代武术家、没有一个靠“所谓绝招”成名的。如果说意拳有“绝招”那也就是意拳的原则原理。拳术之大法也。
所以说意拳的真髓只留给勤奋努力、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人。要明白,意拳不是财产可以继承,意拳要继承就要将正确的理论、科学的训练方法、 明师行家的指点 自己的刻苦努力,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
学习意拳不要认为每天站多少小时的桩(一定要明白正确的站桩目地)就可以代替意拳的实践了,实际上、这是对意拳的一个误解。意拳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训练体系,站桩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就如汽车一样,车厢有了、如果没有方向盘、轮胎和发动机,照样不能跑,所以要想练好意拳,就要从意拳整个训练体系中综合性的去练。
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的指导下,促进大脑中枢神经运动,激发周身更多的神经中枢参与运动,从而激发神经肌肉系统的敏感性后,在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训练及反复提高升华后,最终将达到一触即发的灵敏状态,一切训练都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学好意拳需要不断的开动脑筋去摸索,每天都要总结新的体会,从中发现不足及时纠正,练到一定阶段就需明师及时加入新的理论及新的训练的内容,经常地要吐故纳新,吸收新的理论和训练方法。反复循环,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日精月进。
练习意拳一定要明白拳理,如果不明拳理练多少年都没用,只会练出一身僵笨之力。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登山的路,怎么能登山呢?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站桩,什么是试力,又如何怎能练好意拳呢?如同南辕北辙本末倒置一般。
要想学好意拳,就要脚踏实地的去练,不要搞盲目崇拜,不要认为自己胜了几个一般业余习武的人,就认为自己想当然了忘乎所以,其实这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实际上他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练懂意拳。王芗斋先生说:“意拳不是打三携俩,而是拳拳服膺谓之拳”。
姚宗勋先生也说:“三个月就可以培养一个打手,而培养一个拳术家则需要十年或数十年的时间”。这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要把意拳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要倾注自己毕生的精力,我们所要挑战的是一流的实战家,要对自己定下高标准严要求。就如王、姚二位意拳宗师一样,虽追求一生,但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们是经过数十年刻苦勤奋的研究,才成为拳学通家的。
我们在讨论意拳前辈昔日风采的时候,不要仅仅把前辈们的事迹当作故事,天书来讲。王、姚二位宗师尽毕生之精力,靠的就是实力(功夫)捍卫了拳学的真理,我们要反思自己,我们究竟学到了王、姚二位宗师的那点功夫?前人有卓越的功绩并不代表自己也有功绩,他们就是他们,自己根本就代表不了前人。
要想真正学好意拳(大成拳)就应该下大功夫,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拳理,及大运动量的刻苦训练,不要再浪费时间去津津有味的去讲前人的故事和天书了。到头来自己还是一场空,什么功夫都没有的嘴把式、说书匠、可怜儿。
当今意拳的发展看似比王芗斋先生时期的宣传要大得多,但我们必须要透过这种纷乱的现象,看到其事物的本质。意拳的发展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机,如今国内外练习意拳(大成拳)的人虽多如牛毛,但真正有功夫者却凤毛麟角。
究其何原因,乃是不明拳理的糊里糊涂得瞎练,没有遇到真正明师行家的指导所至。所以作为一名意拳传人,首先要精诚团结,深研拳理,相互交流,刻苦练功,从根本上学会、学通、学精意拳。为推广意拳奠定一个良好的根基,将科学系统规范的意拳公诸于世,在全面系统继承意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更加科学的完善意拳,只有这样才能在前辈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时,学好意拳还要加强文化和德武方面的修养,要爱憎分明,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德武兼备,成为一名高水平综合性的意拳人才。总之,要想学好意拳就要循序渐进,不贪多求快,要脚踏实地的去学,学一个会一个,要实事求是,不搞迷信玄学,要始终将唯物辩证,科学的理论,系统的训练方法放在首位。
在真正明师行家的指导下,苦练不要傻练,巧练但不可取巧。要下大功夫,开动脑筋细心揣摩的去练,要随时发现自己在练功中的不足并及时能得到明师行家的指正,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登堂渐入室,所学与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