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回忆录 忆父亲李聚奎:长征中毛泽东两次面授机宜
1955年7月,我国成立了石油工业部。建国初期,在帝国主义宣传的“中国贫油论”的影响下,中国石油工业应走什么路,把发展重点放在天然石油还是人造石油的问题亟待解决。当时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不但产量很低,设备能力很小,而且天然石油的资源情况不明。
周恩来说:“要尽快地把石油工业搞上去,就要选一个部队的同志来做这件事,把我们军队的传统作风带过去,要像指挥打仗那样去指挥石油工业建设才行。”他在军委报的3人名单中选定了父亲。
父亲一到石油部就拜部长助理徐今强为师,请他上课,从石油专业的ABC讲起,每天讲两个小时,连续讲了两个月。在组建部机关的同时,他带领干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奔赴大西北、大西南、大东北,风餐露宿,辗转各地,调研第一手资料。他在浮夸风盛行的年代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保证了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
记得我的二哥有一句感慨:“我们的父亲就是一个工作的父亲。”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出差在外,特别是1955到1958年他在石油工业部当部长的时候。
那段时间他消瘦得很厉害,直到昏倒在一次会议上,才不得不到医院去,经检查是患了糖尿病。那时没有什么治疗药物,就是用饮食控制,一天只吃二两多粮食,除了蔬菜也没有多少副食品。就这样,他除了不得已住过几天医院,回家就没休息过,照样到戈壁荒原和茫茫雪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到1958年3月他调离石油部时,我国已成功建立了克拉玛依油田,并已对松辽盆地等广大可能含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勘探。2007年,我看到父亲写的一篇回忆在石油部工作的文章,其中写到1956年2月26日,父亲和当时任石油部部长助理的康世恩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汇报石油部工作情况。
毛泽东听后感慨地说:“搞石油艰苦呀!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我一下明白了,父亲就是为了使中国石油工业有突破性发展在拼命啊。
后来,父亲还担任过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父亲一生中工作岗位变动非常多,工作性质变化常常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他干过军事、政治、后勤、教育、石油工业等等。而每次他都能很快转型,迅速从外行变成内行,掌握新工作的主动权和指挥权,并取得优秀的业绩。
父亲在80岁那年给自己写下这样一段“座右铭”:“纵然给我再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八十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这是一句很简明的话,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正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父亲逝世后,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代表中央军委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他们用“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评价概括了父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