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发《一点说明》 关于我的小小说《头发的故事》的一点说明
这一月来我时常纳闷,为什么我的《头发的故事》点击率那么高?今天我从百度一搜索,却发现了个中原委,或许是与鲁迅他老人家的作品同名的原故吧。
真是有口难言明,但在今天以前,我的确没有读过他老人家的这篇大作。我从百度一搜索,他的名篇我几乎都读过,却偏偏没有读过这篇。不知看过我这篇《头发的故事》的网友是如何评价的,我觉得我这篇小小说除题目雷同外,从内容上丝毫没有借鉴和模仿他老人家大作的蛛丝虫迹,因为我这篇故事是我女儿订婚时,我见我亲家公头发掉光了,闲谈中提起。
“人老了头发不脱不好,克后……”我当时听了他的这个辩词觉得是歪理乱说,我咧嘴笑了笑。或许是我不合时宜地咧嘴笑的动作太明显了点的原故吧,他尴尬了半天,接着他就说了这个故事,他还一再申明是个发生在他们村庄里的真实故事。
亲家公是生意人,文化不多,但灵活机智,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要打点折扣,也有杜撰的可能,或许是他即兴创作出来,对他头发掉光了的“辩词”。可他讲的这个故事在我混浊的脑海里时常泛起,于是我稍加改造,加工,写成了这篇《头发的故事》。
只是我将环境改为“珍珠河畔”,跳进珍珠河中的结尾也是我 “恶意”添加上去的,主人公的名字“孙旺”也是我起的。亲家公讲的故事很简单,他只是说“我们庄里一个老汉,头发开始很好,后人一个个的死了后,他胀气地将头发一把把地只是拔……”,他并没有说疯了和跳进河中的事。
“素材如灯光,作家的作品如灯光所及的范围。”我记不起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但我体会写小说真是这样,没添加,就没有小说。我理解,散文与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真实与虚构,不全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就是散文,掉进沟里就是小说,飞上天就是诗,至于说文章要靠真情打动读者,那是不言而喻的事,就是说句话何尝不是这样?
最后想说说题目与大家雷同的事情,我想网友们会谅解的,不知网友们是怎样的感觉,我觉得时至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起个简洁响亮点的名字了(包括人名在内),因为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把好话已经说完,除非增加前后缀,或浙南汽车号牌,在数字间混以字母,或者起个很长的题目。没法,不知朋友们有无同感?如果我能改动,我这篇小小说我一定改为《江河惠的头发的故事》,因为我从百度搜索《我的头发的故事》也有网友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