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孙子刘昌林 《孙子兵法》与刘伯承(附图)
刘伯承,现代军事家,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历来就很重视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研究、运用和发展。早在参加护国护法战争时,就非常重视研究《孙子兵法》。抗日战争时期,在他率师坚持太行山敌后抗日斗争中,就给部队干部讲过《孙子兵法》。据陶汉章先生记述,"刘伯承元帅对《孙子兵法》熟读得能以背诵,并运用奇巧,出敌意外。他手译的《孙子兵法》兵势论,至今还保存在历史档案中"。还说研究《孙子兵法》对指挥员指导战争、组织战役、启发谋略、开发智力、增长才干,都有很大的好处。刘伯承元帅说过:《孙子兵法》这部兵法,是研究指导战争最普遍规律的著作,有几个不同于其他古代兵法的特点:
第-,它是研究战争普遍规律的古代名著。较深刻地论述了战争致胜因素、分析战争胜败、强调"庙算"(战前的最高军事决策)的重要,等等。
第二,它强调,战争和政治、经济、外交、天文(气象)、地理诸综合因素的关系。将帅指导战争、组织战争、发起战争要审时度势、料敌决策,决不可轻率用兵。
第三,它十分强调以谋略胜敌,而不是以力胜敌的中心思想,强调斗智、而不是斗力。
第四,它强调战略上最高明的选择是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用作战手段,而使敌人屈从我的意志,包括采取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经济斗争、科学技术斗争等综合手段。
第五,它主张用兵要"因势利导",发挥在战争中的能动性,诱使敌人走向失败之途。
第六,它强调战略和战术上都要尽可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我能制服敌人行动,敌人不能制服我)。要力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于我手中,失去主动权,就可能被打败被消灭。
第七,它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就是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地形和其他条件,灵活用兵。
第八,它强调知被知己,百战不殆,用现代语言讲也就是实事求是、摸清一切情况,才能下定作战决心,才能打败敌人。否则,主观臆测,贸然兴兵,必然导致失败。
第九,它主张用兵要出敌意外,变化无穷。奇和正、虚和实要巧为利用。强调要以猛虎扑羊的压倒优势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结束战役战斗。(《孙子兵法概论·前言》)
"刘伯承元帅担任军事学院院长期间,在讲《战役法》之前,他就主张将《孙子兵法》作为《战役法》的指导教材,并在军事学院组织过座谈会。""他用大量的战例、故事、生活实践,深入浅出地解释《孙子兵法》精辟论述的战争规律、哲理和谋略。"(《孙子兵法概论·前言》)刘伯承学习和研究古代兵家思想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他所指挥的"神头岭伏击战"和"以重叠待伏"闻名的垣村伏击战,就是他灵活运用《孙子兵法》的作战原则获得成功的典型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