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政论 国共两大政党第一次携手源于陈炯明叛变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8月14日,孙中山抵达上海,中共领袖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分别拜访了孙中山,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孙中山深感共产党人值得信赖,他感叹到,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

核心内容:8月14日,孙中山抵达上海,中共领袖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分别拜访了孙中山,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孙中山深感共产党人值得信赖,他感叹到,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的血液。

凤凰卫视5月30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在军阀割据混战的近代中国,国共两大政党的第一次携手翻开了中国革命史崭新的一页。然而当初国共双方对于合作,却都曾持消极甚至否定的态度,促成国民党方面态度转变的催化剂是陈炯明炮击孙中山总统府事件。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下属4000余人围攻观音山的总统府,炮轰孙中山的住所,孙中山先生在慌乱中避难永丰舰。在永丰舰上,孙中山向此时身在中国的少共国际代表达林表达了自己态度的转变,"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久,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

从1919年起,孙中山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马林、魏金斯基、达林等接触,他们建议孙中山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孙中山最初对中共的力量并不重视,但是屡战屡败,尤其是在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不能"单独依靠兵力",而且要依靠党的力量,而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

陈炯明叛变之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赞扬国民党在中国现存政党中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8月14日,孙中山抵达上海,中共领袖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分别拜访了孙中山,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孙中山深感共产党人值得信赖,他感叹到,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的血液。

孙中山不顾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反对,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李大钊表示自己是第三国际的党员,是不能脱去第三国际党籍的,孙中山回答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党员,尽管一方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他还应允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服从他的原有的入党办法,并且依照民主化的原则改组国民党。

随后,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张太雷等中共领导人相继加入了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