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面试 15年“面壁” 杨晓东“麦积山壁画”元旦出山在陕西首展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直以来,外界评价很高的麦积山壁画是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眼中的古代壁画巅峰之作,12月18日,记者采访麦积山艺术研究所壁画临摹师杨晓东先生时了

一直以来,外界评价很高的麦积山壁画是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眼中的古代壁画巅峰之作,12月18日,记者采访麦积山艺术研究所壁画临摹师杨晓东先生时了解到,这些壁画文物副本经过15年的临摹即将于元旦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被尘封的鲜为人知的文化内涵将呈现在大众眼前。

由天水市政府主办,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承办的"再现北朝壁画巅峰之作——杨晓东临摹麦积山壁画大展"将于2010年1月1日至10日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首次展出。

麦积山壁画书写古画传奇

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中127号窟较完整地保存了国内最多最成熟的大型经变画。

杨晓东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子本生》画是麦积山西魏壁画中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幅壁画,该巨幅壁画位于麦积山127窟,长7.2米,高1.4米,呈梯形,全图以朝臣送行、备猎、观猎、误射眯子,眯子哭诉,国王谢罪告知盲父母,盲父母哭尸,天赐神药等人物活动场景构成,是一幅以人物、鞍马为主体内容,包括飞禽走兽、花鸟树木、山川沼泽等一系列景物的包容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壁画作品。

据杨先生介绍,日本筑波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东山建吾先生曾对此画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迄今为止,麦积山127窟保存了中国最早、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经变画。我国著名史论家、西安美院史论系主任王宇宁教授曾在《美术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题为"麦积山壁画《子本生》对中国早期山水画史的里程碑意义",认为此图的艺术价值十分重大,堪称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改写中国山水画史提供了实证材料。

原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温玉成看了此图后认为,这幅壁画是中国第一画,以前没有被中国美术史所载录,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漏页,可与顾恺之的《洛神赋》相媲美。

除此之外,127窟右壁上部所绘的《西方净土变》,是我国石窟寺中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为详实的一幅壁画。该窟同时还包含《七佛图》、《萨垂那舍身饲虎》等近百平方米北朝大型壁画,由于其题材广泛、年代久远,艺术水平高超,场面宏大,在国内极为罕见,而被吴作人、常书鸿、段文杰等专家称为"中国之最"。同时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古代佛教壁画集大成者的宝窟,取名"北朝壁画宫"。

忠实临摹延续文物生命

麦积山地处高山林区,气候多雨阴湿,千年来,部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被大自然无情地摧残。现石窟内仍保存有后秦、北魏至明清各代壁画1000多平方米。

据杨晓东先生介绍,尽管敦煌壁画在数量上要比麦积山壁画多得多,但就其艺术价值而言,麦积山壁画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壁画,麦积山壁画的艺术价值远在敦煌壁画之上。但是,这些被尘封了近1600年的国家级文化遗存,由于岁月无情的侵蚀,画面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几乎接近消失的边缘。

与此同时,残破斑驳的壁画,也给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如何让这些国宝永久保存于世,并向世人重现辉煌,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花平宁先生借鉴敦煌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通过对壁画进行长期细致的研究性临摹,才能解决一系列问题。

1995年以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借鉴敦煌的成功经验,对壁画开始进行长期细致的研究性临摹。

忠实临摹古壁画,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样简单轻松,面对几乎用肉眼看不见的隐约线条和一滴一点的色彩痕迹,如果临摹者没有足够的毅力是绝不敢涉足的。杨晓东回忆说,从1995年后半年起,他开始投身到临摹壁画这项艰巨的工作当中。记得当时,他第一次临摹的作品是《西方净土变》,等线描和临摹成品完成后,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验收团对他的临摹作品给出很高的评价。

截至目前,经过长达15年的"面壁",他已抢救性地临摹完成了127窟《西方净土变》、《子本生》、《七佛图》、《萨垂那舍身饲虎》、《东王公西王母遨游太空》、《涅槃经变》和《维摩经变》以及135窟的北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等上百平方米经典画作,其中10平方米以上的宏篇巨制7幅。

麦积山石窟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壁画是不可再生的艺术瑰宝,忠实临摹的壁画,可以作为文物的副本永久性保存下来,使得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

麦积山壁画将走出国门

相信通过此次展览,人们对这些古代壁画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和其表现的经典文化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将对麦积山石窟的宣传起到重要意义。另据杨晓东介绍,麦积山壁画展将于2012年走出国门赴日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