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为什么自杀 陈天华为何蹈海自杀:中国留学生被日人嘲笑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解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卓有成效,这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于二十世纪初,出现的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1903

解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卓有成效,这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于二十世纪初,出现的大批中国学生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1903年春天,因为成绩优异,陈天华以官费生身份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

不久,为了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领土,留日学生开展拒俄运动,陈天华积极参加并声言宁为亡国死,不为亡国人,陈天华还用自己的鲜血写信寄回湖南,号召同胞奋起反抗,接着他又报名参加了军国民教育会的前身拒俄义勇军,每日进行军事训练,准备回国开赴东北前线。

后来军国民教育会策动返清革命,陈天华准备回国组织起义,清政府得到消息后密令逮捕回国代表,同时勾结日本政府强令解散了这支队伍。因为痛感民族危亡,从1903年初夏开始至仲秋结束,陈天华写下了《猛回头》、《警世钟》,这两本书采用的是中国传统文艺和民间弹唱,一经出版当即风靡中国,尤其在长江沿岸各省最为流行。

学生:长梦千年何日,睡乡谁造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

陈宇翔:他极大的一种焦虑,他认为这个国家清王朝,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就要被分裂了,随时有可能就会被西方列强分割,到那个时候我们做牛做马的资格都没有。

周勇:陈天华在少年时代就喜欢看《三国演义》,看《水浒传》,看《封神榜》,看《东周列国志》,甚至他曾经也去学过民间弹唱,所以他之前是有基础的,我们说社会实践决定了人的能力。

解说:1875年3月6日,陈天华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个落第秀才,教书糊口,母亲早逝,哥哥残疾,陈天华自幼聪颖,五岁随父读书,9岁熟读《左传》,乡间称之为神童,为了生活他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在乡间提篮叫卖、帮人放牛,21岁时,经人资助陈天华进入资江书院就读,开始了两年正规系统的书院学习。

周勇:(陈天华)到县城读书以后,回来以后他的被子是没有带过来的,他家里就只有一床被子,所以他得跟别人去搭铺,别人有的成家以后他就换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搭铺,所以他这个家境比较贫寒,对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导致他的这种个性里面可能那种稍微有一点点那种悲观的因素在里面。

解说:在日本留学的一时间里,陈天华积极策动返清革命,1904年2月的一天,陈天华突然放下在日本的学业返回长沙。

陈宇翔:其实他精神的亢奋点依然在革命上,在反清这个事业上,在反清事业上,所以他在日本据说去了一年的时间,他依然不会说一句日本话。

解说:在长沙他同黄兴、宋教仁等人创立了华兴会,革命党人原定于这年旧历10月10日在长沙、岳阳、衡阳、邵阳、常德同时起义,但是由于走漏了风声,没等发动起义就遭到镇压,黄兴等人只好避居日本,面对搜捕,陈天华却坚决不离开,并且说起义失败,就要亡国灭种,我还有什么脸面再活着。

周勇:湖南人是不怕死的,愿意为了天下苍生,愿意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们愿意献身。

解说:在友人的再三劝告下,陈天华终于改变决定再次去到日本,在那里同宋教仁等人一起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继续宣传革命思想。西方学说冲击着陈天华的思想,但是一路挫败,也使得他怀疑这在中国能否实现?由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日夜忧心,陈天华情绪悲观、神色憔悴,每与友人提及天下大事都未语流先流,有时几乎整天泪眼不干。

1905年1月,日本《万朝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预言中国即将被瓜分,这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了骚动,当时正值日俄战争,这场争抢在华势力范围的厮杀就在中国东北境内进行,清政府没有能力约束交战双方,只好宣布局外中立,在这种情况下,陈天华出人意料的撰写了《要求救亡意见书》,要求满清政府实施宪政,救亡图存,他还预备拼将一死去北京上书,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

郑焱:对于革命者比如说革命党人来讲,现任是副作用了,你原来写的《猛回头》、《警世钟》都成为革命的圣经的,你都去下跪去,这个显然这个对于清政府太有利了,对于革命太负面了。

解说:陈天华的这一举动是在结认梁启超之后,年初陈天华去横滨拜见了梁启超,这个过去被他斥之为最轻最贱的改良派领袖,为此,黄兴、宋教仁则为他改变了革命宗旨,坚决反对他北上请愿,但是他们之间的特别谈判雄辩良久而没有结果,因为受到日本警署传唤,在内外压力下,陈天华放弃的上书请愿的念头。

周勇:陈天华曾经被认为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同志,或者说是一个迷失的同志,但是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许也是一种探索,因为就当时来看,对于中国的救亡的道路到底是怎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因为辛亥革命最后也失败了,所以我觉得陈天华有这种立宪的主张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因为中国近代、现代史它就是一部探索史。

解说:陈天华在1905年初的思想波动与大环境的改变有关,日俄战争爆发后,实行立宪的日本最终战胜了实行专制的俄国,极大地刺激了1904至1905年间,中国立宪思潮的兴起,清政府也不得不摆出了维新立宪的姿态,一些有革命倾向的青年也开始转向立宪救国。

陈晓楠:在陈天华看起来革命不会很快发生,远水救不了近火,国家危亡在即,只能以请愿的形式阻止清政府卖国,然而陈天华毕竟不同于改良派,他对清政府能否改弦更张也并不抱太多的幻想,他仍然苦闷彷徨,甚至产生了宁愿死也不愿意目睹中国亡国的悲观想法,他对友人说,吾实不愿久逗,此人间世也,然而这时候他遇到的一个人,如同是在慢慢黑夜当中遇见了光明。

1905年7月孙中山来到日本东京,7月28日,孙中山在和宋教仁、陈天华等人会面时,提出了联合革命力量建立全国性革命团体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