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征明书 文徵明的诗书画与茶
艺术大师一定要长寿,虽说这事由不得自己,但一生稳定,少有坎坷,衣食无忧就是不一样。齐白石可以说是陈师曾一手推出来的,没有陈师曾带其作品赴日推介,齐白石的画难以很快被京城认可。陈师曾也是大家,但是陈师曾死得太早,47岁就过世了,而齐白石活了近百岁,且名满天下。
再往前看,文徵明和唐寅都是明代书画艺术的重要人物,两个人曾经在一起学画。唐寅不仅才气博学高于文徵明,诗书画也强于文徵明,但是其一生历经坎坷,先是牵扯科考舞弊案,后又去给江西宁王做了幕僚,站错了队差点丢了性命。再回到苏州以鬻画为生。自此,生活放纵,沉迷酒色,54岁就过世了。而文徵明呢?一生“风微浪不惊”,活到89岁。
作为明四家,或吴门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是个在艺术上有争议的书画家。文徵明,苏州人。原名壁,字徵明,其祖为衡山人,被人称文衡山。文徵明的诗书画才情卓越,艺高寿长。文徵明从小与唐寅一起和父亲学画,后文徵明拜沈周,唐寅拜周臣。
沈周成为明四家的代表性人物,无法超越。而唐寅却超越了周臣,周臣只能给学生代笔。文徵明的诗比较一般,据他自己说是学陆放翁的。按照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说法,陆游的诗太浅近,入格就学不出来。文徵明的诗也就缺少了唐风。
文徵明的书法被后人批评。董其昌就说过文衡山用笔尖利,缺少内蕴。我喜欢文徵明的小楷,临写过多幅作品,如《醉翁亭记》、《归去来兮辞》等。的确是横写起笔不藏锋。文徵明88岁写的小楷《跋万岁通天帖》一丝不苟,看不出是年近九十老人的作品。在那个非花即抖的年龄,字好的不得了。
文徵明的茶诗不少,画不多。苏州离宜兴不远,不晓得他平常是不是都喝阳羡茶,汲惠山泉。他有一首题画诗写得好:“一重山崦一重溪,犹有人家住水西。行过小桥回首望,焙茶烟起午鸡啼。”江南茶农们上午采茶,午间回家炒茶,茶山春色,炊烟袅袅。
古人茶诗多写喝夜茶,喝多了也睡不着。文徵明也是一位夜间饮茶高手,不然怎么会有如下诗句:“醉思雪乳不能眠。”“灯前一啜愧相知。”阳羡茶是当时的贡茶,文徵明在苏州要喝到上好的阳羡茶并不难,何况人家不差钱,可以书画易茶。
关键惠山泉是怎么来的,也可能有卖惠山泉水的,文徵明存在瓦缶里。唐代宰相李德裕爱茶,尤其重水。煎茶必须用惠山泉,有专人往返于无锡惠山,劳民伤财。后被一高僧点破,惠山泉有脚可行千里,后花园井里自然就是惠山泉。
这才打住了这位当朝一品的饮水癖。有了闲情逸致,煎茶也是一种雅事。红泥小炉,折柴点火,这就是苏东坡说的“活火”。诗中说到北宋隐士陶榖和唐代诗人卢仝,这两位虽家贫如洗,病魔缠身,但对茶的热爱却没有减弱。炉边煮雪,榻前吹风,引得文徵明唏嘘不已。
文徵明有一幅《林榭煎茶图》,画面右侧山峦起伏,江水蜿蜒。左侧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有竹篱围栅,草屋两间。中间一屋,窗中有一人,红衣打扮,凭栏而坐,看着室外一小童煎茶,大概是文徵明自己。右侧板桥上,一白衣人正匆匆赶来,大概是约好了喝茶。山静日长,集树成林。如雾茶烟,竹炉汤沸。文徵明的茶喝好了,又去写了一幅小楷《离骚经册》,这年他86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