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 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毕业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中国学者,文化传播者,通儒、释、道典籍。[2]
1918年,南怀瑾生于浙江温州市乐清南宅殿后村,儿时,遵从祖传家训,研习诸子百家。[1] 南怀瑾后来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1]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远赴西南地区,弃文从武,筹边屯垦。[1] 战争结束后,南怀瑾回到四川,在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教书。[1] 不久之后,南怀瑾隐居峨嵋山大坪寺,在寺内钻研佛教典籍三年,下山之后,在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讲学。[1]
1949年,南怀瑾随***军队来到台湾。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他在政大、辅大及文化大学都有开课,政坛要人如蒋纬国、白万祥、王升、马纪壮、蒋彦士等人常前往旁听。许多文化界与财经界人士,如李传洪、尹衍梁、徐芹庭也是他的弟子。
1983年,其弟子王升遭蒋经国解职,解散刘少康办公室。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成为新政学系在台湾的新领袖,为避祸,南怀瑾于1984年移居美国,成立维吉尼亚“东西学院”。
在蒋经国死后,李登辉的重要核心幕僚,包括苏志诚与刘泰英,都是南怀瑾的学生。据传,李登辉曾经利用南怀瑾的人脉,安排密使与中国***进行秘密谈判与交流。
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1] 南怀瑾曾创立了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1]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立刻创建了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机构赈灾。[1]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1] 2006年后长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庙港,创立太湖大学堂,后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国内大学的建设。[1]
2012年9月19日,传出病危消息,台湾《联合报》引述其弟子表示,此前约两周前,南怀瑾要弟子记录自己的生平,这是前所未有的。他并已进入“入定”境界[3],同月29日下午4时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死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张国庆于翌日在新浪微博上公布[4]。